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我国逮捕制度简述 | 第8-15页 |
2.1 逮捕的含义 | 第8页 |
2.2 逮捕的特征 | 第8-9页 |
2.3 逮捕的条件 | 第9页 |
2.4 逮捕的程序 | 第9-10页 |
2.5 逮捕的功能 | 第10-12页 |
2.5.1 保障诉讼功能 | 第10页 |
2.5.2 保护人权功能 | 第10-11页 |
2.5.3 预防危险功能 | 第11页 |
2.5.4 惩罚犯罪功能 | 第11-12页 |
2.5.5 侦查手段功能 | 第12页 |
2.6 中外逮捕制度比较 | 第12-15页 |
2.6.1 制度设计的差异 | 第12-13页 |
2.6.2 逮捕种类的差异 | 第13页 |
2.6.3 逮捕机关的差异 | 第13页 |
2.6.4 逮捕条件的差异 | 第13-15页 |
第3章 逮捕证明标准概述 | 第15-19页 |
3.1 逮捕证明标准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页 |
3.2 刑事诉讼的指导证明标准 | 第15-16页 |
3.3 逮捕证明标准在证明体系中的层次等级 | 第16-17页 |
3.4 我国逮捕证明标准体系的争论 | 第17-19页 |
第4章 一般逮捕的证明标准 | 第19-25页 |
4.1 逮捕证据条件的演变 | 第19页 |
4.2 逮捕证明标准内涵的争议 | 第19-21页 |
4.3 争议观点的评析 | 第21-24页 |
4.4 一般逮捕案件应采用“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 第24-25页 |
第5章 附条件逮捕的证明标准 | 第25-33页 |
5.1 附条件逮捕的含义 | 第25-26页 |
5.2 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出台背景及演变 | 第26-27页 |
5.3 合法性之争 | 第27-29页 |
5.4 附条件逮捕证明标准应如何把握 | 第29-33页 |
第6章 特殊逮捕的证明标准 | 第33-38页 |
6.1 特殊逮捕的含义 | 第33页 |
6.2 证明标准适用的法律条款之争 | 第33-36页 |
6.3 特殊逮捕应适用“折中”的特殊证明标准 | 第36-38页 |
第7章 逮捕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第38-45页 |
7.1 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7.1.1 立法层面的问题 | 第38-39页 |
7.1.2 执行层面的问题 | 第39-40页 |
7.2 逮捕证明标准的完善 | 第40-45页 |
7.2.1 完善证明标准的原则——遵循比例原则 | 第40-41页 |
7.2.2 完善证明标准的思路——构建层次分明、内涵清晰的逮捕证明标准体系 | 第41-43页 |
7.2.3 完善证明标准的方法——健全法律制度 | 第43-45页 |
第8章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