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11kb dsRNA病毒基因分析及野生菌株的dsRNA多样性研究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 1 食用菌病毒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2 食用菌病毒的病症 | 第10-11页 |
| 3 食用菌病毒的形态 | 第11页 |
| 4 食用菌病毒基因组及外壳蛋白特征 | 第11-15页 |
| 4.1 香菇病毒 | 第12-13页 |
| 4.2 蘑菇病毒 | 第13-14页 |
| 4.3 侧耳属病毒 | 第14-15页 |
| 4.4 金针菇病毒 | 第15页 |
| 5 病毒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 6 食用菌病毒的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 6.1 电镜检测 | 第16页 |
| 6.2 dsRNA检测 | 第16-17页 |
| 6.3 酶学检测 | 第17页 |
| 6.4 RT-PCR检测 | 第17-18页 |
| 6.5 其它的检测技术 | 第18页 |
| 7 食用菌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 第18页 |
| 7.1 食用菌病毒的复制 | 第18页 |
| 7.2 食用菌病毒的传播 | 第18页 |
| 8 食用菌病毒的脱毒方法 | 第18-19页 |
| 8.1 原生质体再生脱毒 | 第19页 |
| 8.2 热处理脱毒法 | 第19页 |
| 8.3 菌丝尖端脱毒技术 | 第19页 |
| 9 微生物基因组学 | 第19-20页 |
| 10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香菇dsRNA提取 | 第21-27页 |
| 1 材料 | 第21页 |
| 1.1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 1.2 供试培养基 | 第21页 |
| 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1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 2.1 供试菌株dsRNA提取 | 第21-24页 |
| 2.2 酶解 | 第24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 3.1 dsRNA提取结果及酶解 | 第24-25页 |
| 3.2 酶解 | 第25-26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香菇病毒基因组克隆与测序 | 第27-39页 |
| 1 材料 | 第27-28页 |
| 1.1 供试样品 | 第27页 |
| 1.2 质粒与细菌菌株 | 第27-28页 |
| 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和耗材 | 第28页 |
| 1.4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 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8-29页 |
| 2.2 RT-PCR扩增 | 第29-31页 |
| 2.3 RACE反应 | 第31页 |
| 2.4 cDNA克隆 | 第31-32页 |
| 3 试验结果 | 第32-36页 |
| 3.1 RT-PCR结果与分析 | 第32页 |
| 3.2 阳性菌落的筛选 | 第32-33页 |
| 3.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香菇野生菌株dsRNA多样性分析及测序 | 第39-47页 |
| 1 材料 | 第39-40页 |
| 1.1 供试菌株 | 第39-40页 |
| 1.2 供试培养基 | 第40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2.1 供试菌株的活化及培养 | 第40页 |
| 2.2 dsRNA提取 | 第40-41页 |
| 2.3 RT-PCR检测及测序 | 第4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41-44页 |
| 3.1 dsRNA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 3.2 RT-PCR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 3.3 部分菌株测序结果 | 第43-44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论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50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 2 创新点 | 第47-48页 |
| 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50-54页 |
| 附录(Appendix) | 第5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