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冲击地压论文

千米深井厚煤层开采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及卸压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煤矿地质概况第18-26页
    2.1 矿井概况第18-22页
        2.1.1 采区基本条件第19-20页
        2.1.2 工作面基本条件第20-22页
    2.2 滕东煤矿的煤岩动力现象第22页
    2.3 滕东煤矿的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鉴定结果第22-25页
        2.3.1 3下煤的冲击倾向性鉴定第22-23页
        2.3.2 3下煤层的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第23-24页
        2.3.3 3下煤层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第24-25页
        2.3.4 3下煤层及其围岩鉴定结果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107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第26-37页
    3.1 107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指数法评价第26-29页
        3.1.1 107工作面冲击危险指数第27-28页
        3.1.2 107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第28-29页
    3.2 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评价法评价第29-31页
        3.2.1 估算或计算采动应力场分布规律第29页
        3.2.2 测试和计算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第29页
        3.2.3 计算应力相互之间的隶属度第29-30页
        3.2.4 冲击地压可能性指数的计算第30页
        3.2.5 107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可能性的判断第30-31页
    3.3 多因素耦合法的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危险区域划分第31-36页
        3.3.1 煤的冲击倾向性第31页
        3.3.2 开采深度第31-32页
        3.3.3 采高的影响第32页
        3.3.4 顶板岩层结构特征的影响第32页
        3.3.5 底板岩层结构特征的影响第32-33页
        3.3.6 周期来压的影响第33页
        3.3.7 工作面“见方”的影响第33-34页
        3.3.8 断层结构的影响第34-35页
        3.3.9 107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多因素耦合及区域划分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107工作面回采过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第37-45页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4.1.1 模型的范围确定第38-39页
        4.1.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9页
    4.2 数值模拟的方案第39页
    4.3 数值模拟的结果及其分析第39-44页
        4.3.1 工作面巷道布置前后阶段模拟结果第40-41页
        4.3.2 工作面回采前 50m阶段模拟结果第41-42页
        4.3.3 工作面回采 50m后阶段模拟结果第42-43页
        4.3.4 工作面模拟结果分析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107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选择及其参数优化研究第45-55页
    5.1 冲击地压防治方案的选择第45-46页
    5.2 大直径钻孔卸压技术的相似模拟优化设计第46-47页
        5.2.1 相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5.3 钻孔直径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47-48页
        5.3.1 钻孔直径的相似模拟结果第47-48页
        5.3.2 钻孔直径的相似模拟结果分析第48页
    5.4 钻孔间距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48-50页
        5.4.1 钻孔间距的相似模拟结果第48-50页
        5.4.2 钻孔间距的相似模拟结果分析第50页
    5.5 钻孔布置方式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50-51页
        5.5.1 钻孔布置方式的相似模拟结果第50-51页
        5.5.2 钻孔布置的相似模拟结果及其分析第51页
    5.6 107工作面采用的钻孔参数及其布置方式第51-52页
        5.6.1 107工作面采用的钻孔参数第51-52页
        5.6.2 107工作面钻孔布置方式第52页
    5.7 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第52-54页
        5.7.1 钻屑钻孔的布置第52-53页
        5.7.2 钻屑法的检测结果第53-54页
    5.8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基于微震监测的107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验证第55-61页
    6.1 微震监测系统的布置第55-57页
    6.2 微震监测的结果及危险区域验证第57-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个人简介第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应急救援快速决策辅助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邯钢冷轧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