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博弈在认知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选择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认知无线网络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潜博弈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频谱分配算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广播重传策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潜博弈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2.1 博弈论相关介绍 | 第16-18页 |
2.1.1 博弈论介绍 | 第16页 |
2.1.2 纳什均衡 | 第16-17页 |
2.1.3 帕累托最优 | 第17-18页 |
2.2 潜博弈定义和分类 | 第18-19页 |
2.2.1 潜博弈定义 | 第18页 |
2.2.2 潜博弈分类 | 第18-19页 |
2.3 潜博弈的重要属性 | 第19-22页 |
2.3.1 FIP属性 | 第19-20页 |
2.3.2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 第20页 |
2.3.3 纳什均衡的唯一性 | 第20-21页 |
2.3.4 帕累托最优解 | 第21-22页 |
2.4 潜博弈应用 | 第22-24页 |
2.4.1 大规模图形着色问题 | 第22-23页 |
2.4.2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 | 第23页 |
2.4.3 无线多跳网络中的传输调度方法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潜博弈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25-35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25-30页 |
3.1.1 博弈问题描述 | 第25-26页 |
3.1.2 已有潜博弈模型 | 第26-28页 |
3.1.3 新的效用函数和潜在函数 | 第28-29页 |
3.1.4 潜博弈模型和普通博弈模型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3.2 基于潜博弈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30-31页 |
3.2.1 算法描述 | 第30-31页 |
3.2.2 算法评价指标 | 第31页 |
3.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31-34页 |
3.3.1 仿真场景 | 第31-32页 |
3.3.2 算法收敛性分析 | 第32页 |
3.3.3 吞吐量分析 | 第32-33页 |
3.3.4 传输功率分析 | 第33页 |
3.3.5 算法公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潜博弈的广播重传策略 | 第35-51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35-43页 |
4.1.1 博弈问题描述 | 第35-36页 |
4.1.2 广播重传冲突问题 | 第36-38页 |
4.1.3 广播重传固定协议机制 | 第38-40页 |
4.1.4 广播重传动态协议机制 | 第40-42页 |
4.1.5 广播信道选择优先级问题 | 第42页 |
4.1.6 效用函数和潜在函数 | 第42-43页 |
4.2 基于潜博弈的广播重传算法 | 第43-45页 |
4.2.1 算法描述 | 第43-45页 |
4.2.2 广播重传算法比较 | 第45页 |
4.2.3 算法评价指标 | 第45页 |
4.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45-49页 |
4.3.1 仿真场景 | 第45-46页 |
4.3.2 数据包可达到率分析 | 第46-47页 |
4.3.3 平均重传次数分析 | 第47-48页 |
4.3.4 平均时延分析 | 第48-49页 |
4.3.5 传输功率分析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