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秦岭太平河冲积平原区临水聚集型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7页
    1.2 研究对象第17-19页
    1.3 研究目标第19页
    1.4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6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7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8 概念界定第23-31页
        1.8.0 秦岭第23页
        1.8.1 太平河第23页
        1.8.2 冲积平原第23-25页
        1.8.3 临水聚集型露天废弃采石场第25-26页
        1.8.4 生态修复第26-27页
        1.8.5 河岸带第27-31页
2 采石场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及框架构建第31-63页
    2.1 采石场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综述第31-42页
        2.1.1 国外研究进展第31-33页
        2.1.2 国内研究进展第33-41页
        2.1.3 小结第41-42页
    2.2 采石场生态修复案例研究第42-47页
        2.2.1 国外案例第42-44页
        2.2.2 国内案例第44-46页
        2.2.3 小结第46-47页
    2.3 采石场生态修复理论研究第47-57页
        2.3.1 群落演替理论第47-53页
        2.3.2 顶极群落理论第53-54页
        2.3.3 小结第54-57页
    2.4 临水片区聚集型采石场生态修复框架第57-63页
        2.4.1 尺度规划框架第57-59页
        2.4.2 采石场生态修复关键内容第59-60页
        2.4.3 临水聚集型采石场框架构建第60-63页
3 太平河流域尺度下生态修复决策第63-97页
    3.1 太平河流域概况第63-76页
        3.1.1 区位特征第63-64页
        3.1.2 地质地貌第64-67页
        3.1.3 候条件第67-68页
        3.1.4 水文状况第68-70页
        3.1.5 植被状况第70-72页
        3.1.6 生物状况第72页
        3.1.7 河道演变历史第72-73页
        3.1.8 土地利用现状第73-76页
        3.1.9 小结第76页
    3.2 流域生态问题分析第76-95页
        3.2.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第76-89页
        3.2.2 采石场时间修复紧迫性判断与分析第89-95页
    3.3 流域生态修复决策第95-97页
4 太平河河段尺度下采石场生态修复导则第97-113页
    4.1 中游河岸带概况第97-106页
        4.1.1 地质地貌第97-101页
        4.1.2 水文特征第101-104页
        4.1.3 植物特征第104-106页
    4.2 河岸带采石场生态问题分析第106-108页
    4.3 河岸带采石场生态修复导则第108-111页
        4.3.1 采石场修复方向判断第108-109页
        4.3.2 采石场空间修复优先性判断第109-110页
        4.3.3 采石场修复方法判断第110-111页
        4.3.4 采石场生态修复导则第111页
    4.4 本章总结第111-113页
5 太平河采石场尺度下生态修复措施第113-127页
    5.1 采石场概况第113-116页
    5.2 采石场生态问题分析第116页
    5.3 采石场生态修复措施第116-124页
        5.3.1 植物引入第116-122页
        5.3.2 生境改良第122-123页
        5.3.3 景观设计第123-124页
    5.4 采石场生态修复评估第124-125页
    5.5 本章总结第125-12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27-132页
    6.1 主要结论第127-131页
        6.1.1 构建临水聚集型采石场生态修复规划框架第127-129页
        6.1.2 太平河冲积平原区临水聚集型采石场生态修复第129-131页
    6.2 研究展望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附录Ⅱ 图录第140-144页
附录Ⅲ 表录第144-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东南州岜扒村参与式规划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乡村旅游导向下关中下沉式窑洞民居空间更新研究--以永寿等驾坡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