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少数民族服饰数字化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少数民族服饰图像分割算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颜色空间及图像分割算法综述 | 第18-38页 |
2.1 颜色空间 | 第18-21页 |
2.1.1 YIQ颜色空间 | 第18页 |
2.1.2 YUV颜色空间 | 第18-19页 |
2.1.3 I1I2I3颜色空间 | 第19页 |
2.1.4 HSI颜色空间 | 第19-20页 |
2.1.5 CIE颜色空间 | 第20-21页 |
2.2 常用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 第21-28页 |
2.2.1 阈值法 | 第21-23页 |
2.2.2 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24-25页 |
2.2.4 基于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25-27页 |
2.2.5 其他图像分割方法 | 第27-28页 |
2.3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概述 | 第28-37页 |
2.3.1 传统的模糊C均值分割算法 | 第29-31页 |
2.3.2 偏差校正的模糊C均值算法(FCM_S)及其改进 | 第31-33页 |
2.3.3 增强的模糊C均值算法(ENFCM) | 第33-34页 |
2.3.4 快速广义的模糊C均值算法(FGFCM) | 第34-35页 |
2.3.5 局部信息的模糊C均值聚类(FLICM) | 第35-36页 |
2.3.6 小结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改进模糊C均值算法在民族服饰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 第38-50页 |
3.1 方块截断编码理论 | 第38-40页 |
3.2 改进的空间邻域模C均值糊聚类算法 | 第40-42页 |
3.3 聚类有效性指数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划分系数 | 第42页 |
3.3.2 划分熵 | 第42-43页 |
3.3.3 Xie-Beni有效性指数 | 第43页 |
3.3.4 Kwon有效性指数 | 第43-44页 |
3.3.5 Tang有效性指数 | 第44页 |
3.4 实验与结果讨论 | 第44-48页 |
3.4.1 实验数据 | 第44-45页 |
3.4.2 噪声图像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3.4.3 少数民族服饰图像实验结果 | 第46-48页 |
3.4.4 结果讨论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少数民族服饰图像分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5页 |
4.1 系统开发的意义 | 第50-51页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1-53页 |
4.2.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第51页 |
4.2.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51-53页 |
4.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53页 |
4.3 Java与Matlab混编技术中图像参数传递的实现 | 第53-57页 |
4.3.1 Java与Matlab的环境配置 | 第54页 |
4.3.2 混编技术中图像参数传递技术的实现 | 第54-57页 |
4.4 系统模块设计 | 第57-59页 |
4.4.1 颜色空间转换模块设计 | 第57页 |
4.4.2 图像编辑处理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4.4.3 图像特征提取模块设计 | 第58页 |
4.4.4 图像分割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4.4.5 图像分割结果显示模块设计 | 第59页 |
4.5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59-64页 |
4.5.1 打开保存图像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9页 |
4.5.2 图像编辑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9-60页 |
4.5.3 图像处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0-61页 |
4.5.4 图像空间转换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1页 |
4.5.5 服饰图像分割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1-63页 |
4.5.6 图像工具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