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酸性气体的来源及特征 | 第10-12页 |
·SO_2控制技术 | 第12-14页 |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8页 |
·因燃煤硫份过高而导致脱硫系统所出现的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依据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增容改造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0-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 第20-24页 |
·因素集的建立 | 第20-21页 |
·权重集的建立 | 第21页 |
·抉择集的建立 | 第21页 |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21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1-22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22-24页 |
·模糊综合评价在火力发电厂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工程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火力发电厂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工程评价中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25-29页 |
·环境指标 | 第26-27页 |
·经济性能指标 | 第27页 |
·技术性指标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海勃湾电厂二期3#、4#号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 | 第29-57页 |
·主要技术原则 | 第29-30页 |
·主要设计参数 | 第29页 |
·主要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电厂工程概况 | 第30-37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电厂水源及水质 | 第31-32页 |
·燃煤 | 第32页 |
·锅炉概况 | 第32-33页 |
·脱硫装置现有情况 | 第33-37页 |
·增容改造建设条件 | 第37-40页 |
·脱硫剂供应情况 | 第37-38页 |
·脱硫副产品的处置及综合利用 | 第38-39页 |
·脱硫增容改造场地 | 第39-40页 |
·水、气、电供应情况 | 第40页 |
·脱硫设施增容改造 | 第40-51页 |
·总平面布置 | 第40-41页 |
·增容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 | 第41-48页 |
·系统改造后主要技术参数 | 第48-51页 |
·投资估算与工程评价 | 第51-55页 |
·增容改造投资估算 | 第51-52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2-53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海勃湾电厂三期5#、6#号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 | 第57-76页 |
·主要技术原则 | 第57-59页 |
·主要设计参数 | 第57-58页 |
·主要设计原则 | 第58-59页 |
·电厂工程概况 | 第59-62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9-60页 |
·电厂水源及水质 | 第60页 |
·燃煤 | 第60-61页 |
·锅炉概况 | 第61-62页 |
·脱硫设施增容改造 | 第62-71页 |
·SO_2吸收系统改造方案 | 第63-66页 |
·烟道系统改造 | 第66-67页 |
·石膏脱水系统增容改造 | 第67-69页 |
·石灰石(粉)储运和浆液制备系统增容改造 | 第69-71页 |
·废水处理系统改造 | 第71页 |
·工艺水系统改造 | 第71页 |
·排空及浆液抛弃系统改造 | 第71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1-74页 |
·隶属度的确定 | 第72-73页 |
·各特性指标评价 | 第73-74页 |
·整体评价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