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Android系统介绍 | 第9-13页 |
1.2.1 Android系统的框架结构 | 第9-11页 |
1.2.2 Android系统新版本特性 | 第11-12页 |
1.2.3 Android系统碎片化 | 第12-13页 |
1.3 Android安全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Linux与Android安全机制 | 第15-25页 |
2.1 Linux与Android中的权限机制 | 第15-18页 |
2.1.1 Linux中的权限管理机制 | 第15-16页 |
2.1.2 Android中的权限机制 | 第16-18页 |
2.2 SELinux和SEAndroid | 第18-20页 |
2.3 Android组件安全防范 | 第20-23页 |
2.3.1 Activty | 第21页 |
2.3.2 ContentProvider | 第21页 |
2.3.3 BroadcastReceiver | 第21-23页 |
2.4 Android应用程序签名机制 | 第23页 |
2.5 Android中的代码混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Android平台下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 | 第25-40页 |
3.1 Android恶意代码分类 | 第25-26页 |
3.2 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 第26-28页 |
3.2.1 特征值匹配技术 | 第26页 |
3.2.2 启发式扫描技术 | 第26-27页 |
3.2.3 手机云安全 | 第27-28页 |
3.3 恶意代码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8-36页 |
3.3.1 系统设计 | 第29页 |
3.3.2 静态检测模块 | 第29-34页 |
3.3.3 动态检测模块 | 第34-36页 |
3.4 测试与结果部分 | 第36-39页 |
3.4.1 测试用例 | 第36-38页 |
3.4.2 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Android平台下的XMPP推送系统的安全防范 | 第40-52页 |
4.1 基于Android平台推送机制的原理 | 第40-41页 |
4.1.1 主动拉取方式(Pulling) | 第40页 |
4.1.2 短信推送方式(SMS Push) | 第40-41页 |
4.1.3 基于IP地址的推送(IP Push) | 第41页 |
4.2 XMPP协议 | 第41-44页 |
4.2.1 XMPP的网络结构 | 第41-42页 |
4.2.2 XMPP传输内容 | 第42页 |
4.2.3 XMPP消息格式 | 第42-43页 |
4.2.4 XMPP地址模式及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4.3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4-48页 |
4.3.1 服务器端部署 | 第44-46页 |
4.3.2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第46页 |
4.3.3 客户端与服务端连接建立过程 | 第46-47页 |
4.3.4 基于XMPP的Android平台推送系统的代码分析 | 第47-48页 |
4.4 针对于Android平台推送的安全防范 | 第48-49页 |
4.5 推送系统测试及结果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2-55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2-54页 |
5.1.1 恶意代码检测关键技术 | 第52页 |
5.1.2 基于XMPP的Android平台推送的关键技术 | 第52-53页 |
5.1.3 恶意代码检测系统 | 第53页 |
5.1.4 基于XMPP的Android平台的推送系统及其安全防范 | 第53-54页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