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兰在中国抗战中的活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詹姆斯·贝特兰来华背景 | 第12-14页 |
二、贝特兰在国统区为中国抗战提供帮助 | 第14-23页 |
(一)亲历“西安事变”,揭示真相 | 第14-17页 |
(二)编辑《民主》杂志,宣传抗战 | 第17-19页 |
(三)投身“保盟”运动,援助抗战 | 第19-23页 |
三、对陕甘宁边区军民生活的报道与赞赏 | 第23-27页 |
(一)以人民利益为主的民主政治 | 第23-24页 |
(二)卓有成效的军队建设 | 第24-25页 |
(三)拥军爱民的军民鱼水情 | 第25页 |
(四)充满活力与斗志的民众精神面貌 | 第25-27页 |
四、目睹中国军队在华北前线的抗战情况 | 第27-35页 |
(一)中共军队的情况 | 第27-30页 |
(二)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情况 | 第30-32页 |
(三)“报道华北前线”的意义 | 第32-35页 |
五、与传教士接触,中共宗教政策增强了抗战力量 | 第35-39页 |
(一)国民党对传教士的宗教政策 | 第35页 |
(二)传教士对中共宗教政策的支持 | 第35-39页 |
六、“战俘经历”坚定了贝特兰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 第39-43页 |
(一)贝特兰因“守港”而成为战俘 | 第39-40页 |
(二)“日本:弊端渐显,以失败告终” | 第40-41页 |
(三)“胜利属于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