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玉米根际联合固氮作用及其微生物群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生物固氮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1 固氮微生物第10页
        1.1.2 固氮菌固氮量的研究方法第10-12页
        1.1.3 固氮微生物对植物氮素营养的贡献第12-13页
    1.2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玉米根际特点第13-14页
        1.2.2 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因素第14-15页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第18-20页
2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的根际定殖效率及其对玉米氮素营养的贡献第20-30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20-22页
        2.2.1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的根际定殖效率第20-21页
        2.2.2 ~(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氮素贡献率第21-22页
    2.3 数据分析第22页
    2.4 结果第22-28页
        2.4.1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的根际定殖效率第22-24页
        2.4.2 接种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对玉米生长量的影响第24-25页
        2.4.3 接种固氮施氏假单胞菌A1501对玉米氮素营养的贡献第25-28页
    2.5 讨论第28-30页
3 不同水分条件和固氮菌接种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第30-57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研究方法第30-35页
        3.2.1 实验设计及土样的采集第30-31页
        3.2.2 土壤核酸的提取第31页
        3.2.3 16S rRNA和nifH基因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第31-34页
        3.2.4 绝对定量q PCR实验第34-35页
    3.3 数据分析第35页
    3.4 结果分析第35-55页
        3.4.1 接种固氮菌和水分条件对玉米生长量的影响第35-36页
        3.4.2 nifH和amoA基因拷贝数及转录拷贝数第36-44页
        3.4.3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第44-53页
        3.4.4 土壤性质和nifH和amoA基因拷贝数的相关性分析第53-55页
    3.5 讨论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辐射异常球菌亲水蛋白Dlp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
下一篇:固氮施氏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