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排灌工程论文--排灌机械与设备论文

大石涧提灌泵站水利机械与压力管道水锤计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第10-11页
        1.1.2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第11页
        1.1.3 水泵供水系统方案优选与管路水锤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泵站建设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国内外水锤计算的研究状况第13-14页
    1.4 选题来源及意义第14-16页
        1.4.1 水源工程建设意义第15页
        1.4.2 泵站提水灌溉的必要性与价值第15-16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大石涧提灌工程泵站供水方案比选第18-30页
    2.1 工程概况第18页
    2.2 提灌泵站规模的确定第18-21页
        2.2.1 供水量确定第18-19页
        2.2.2 需水量分析第19-20页
        2.2.3 泵站设计流量规模的确定第20-21页
    2.3 泵站供水方案比选第21-25页
        2.3.1 泵站站址选址原则第21-22页
        2.3.2 泵站站址方案拟定第22页
        2.3.3 泵站分级方案拟定第22-24页
        2.3.4 泵站供水方案比较第24页
        2.3.5 方案的确定第24-25页
    2.4 泵站泵房形式比选第25-27页
        2.4.1 适宜建站形式分析第25-26页
        2.4.2 一级泵站形式方案拟定第26-27页
        2.4.3 二级泵站形式拟定第27页
    2.5 提水管路方案比选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泵站水力机械选型分析计算第30-38页
    3.1 泵站设计指标的确定第30-31页
        3.1.1 水泵设计流量第30页
        3.1.2 特征水位和扬程第30-31页
    3.2第31-34页
        3.2.1 水泵泵型与台数比选第31-32页
        3.2.2 泵型型号与技术参数第32页
        3.2.3 水泵运行工况点曲线第32页
        3.2.4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第32-34页
    3.3 水泵配套电机功率复核第34-36页
        3.3.1 北岸一级泵站第34-35页
        3.3.2 北岸二级泵站第35-36页
        3.3.3 南岸一级泵站第36页
        3.3.4 南岸二级泵站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水锤分析计算第38-70页
    4.1 水锤分析计算方法第38-39页
    4.2 在水锤问题求解中采用特征线法的步骤第39-40页
    4.3 水锤的基本计算原理第40-44页
        4.3.1 基本方程式第40页
        4.3.2 水锤特征线方程第40-42页
        4.3.3 有限差分方程第42-44页
    4.4 水泵的全面性能曲线第44-48页
        4.4.1 水泵的全面特性曲线方程第44-47页
        4.4.2 水泵机组惯性方程第47-48页
    4.5 泵的边界条件第48-53页
        4.5.1 单泵边界条件第48-51页
        4.5.2 串联泵的边界方程第51-52页
        4.5.3 并联泵的边界条件第52-53页
    4.6 水锤防护的边界条件第53-65页
        4.6.1 管道始(末)端是水库(水池)的边界条件第54页
        4.6.2 隔离水池在管路中间的边界条件第54-55页
        4.6.3 空气阀的边界条件第55-58页
        4.6.4 调压塔的边界条件第58-60页
        4.6.5 超压泄压阀的边界条件第60-62页
        4.6.6 止回阀的边界条件第62-63页
        4.6.7 旁通管的边界条件第63-65页
    4.7 旁通管边界条件的应用第65-69页
    4.8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工程实例第70-84页
    5.1 工程概况第70页
    5.2 水锤计算软件简介第70页
    5.3 水锤产生的原因第70-71页
    5.4 水泵处的边界条件第71页
    5.5 水锤计算分析第71-73页
        5.5.1 计算工况设定第71页
        5.5.2 计算初始条件设定第71-72页
        5.5.3 计算的时间步长设定第72页
        5.5.4 水锤分析相关参数第72-73页
    5.6 计算结果第73-81页
    5.7 结果分析第81页
    5.8 本章结论第81-8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页
    6.2 展望第84-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中润滑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开发
下一篇:通用耐磨环氧玻璃鳞片试样制备及组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