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的疗效及对Hcy的影响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文献综述一 缺血性中风与Hcy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1 中风病名溯源 | 第12-14页 |
2 中风病的不同辨证分型与Hcy | 第14-16页 |
3 中医药不同治疗方法对中风病与Hcy的影响 | 第16-17页 |
4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与Hcy的相关性探讨 | 第17-1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文献综述二 急性脑梗死与Hcy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3-34页 |
1 Hcy的产生机制 | 第23-24页 |
2 Hcy代谢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3 高Hcy的标准 | 第26页 |
4 急性脑梗死与Hcy的相关机制 | 第26-28页 |
5 西医对Hhcy的防治 | 第28-29页 |
6 脑梗死与Hcy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前言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6-55页 |
一、研究资料 | 第36-38页 |
1 病例来源 | 第36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6-37页 |
3 纳入标准 | 第37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7页 |
5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 第37-38页 |
二、研究方案 | 第38-4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2 临床分组 | 第38页 |
3 治疗药物及方案 | 第38页 |
4 评价时点及观察项目 | 第38-39页 |
5 疗效评价 | 第39-40页 |
6 安全性评价 | 第40页 |
7 不良事件与处理 | 第40页 |
8 统计学处理 | 第40-41页 |
三、结果 | 第41-51页 |
1 病例一般资料 | 第41页 |
2 治疗前组间量表积分、Hcy水平情况 | 第41-44页 |
3 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情况对比 | 第44-49页 |
4 总体疗效评价 | 第49-50页 |
5 小结 | 第50-51页 |
四、讨论 | 第51-55页 |
1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中医评价 | 第51-53页 |
2 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第53-54页 |
3 化痰通腑法对Hcy水平的影响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8页 |
附录1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 第58-60页 |
附录2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 第60-62页 |
附录3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评价量表 | 第62-63页 |
附录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第63-66页 |
附录5 中医症状与体征积分 | 第66-67页 |
附录6 便秘临床症状评定量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