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灰色系统理论在碳排放权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18-32页 |
2.1 碳排放权的相关概述 | 第18-23页 |
2.1.1 碳排放权的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2 碳排放权的性质分析 | 第21-22页 |
2.1.3 碳排放权的价值评估 | 第22-23页 |
2.2 灰色系统理论的概述 | 第23-26页 |
2.2.1 灰色系统理论的定义 | 第23-25页 |
2.2.2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2.2.3 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范围 | 第26页 |
2.3 灰色系统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第26-31页 |
2.3.1 传统评估方法的分析 | 第26-30页 |
2.3.2 灰色系统理论的优势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灰色系统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第32-45页 |
3.1 碳排放权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3.1.1 经济因素 | 第32-35页 |
3.1.2 市场因素 | 第35页 |
3.1.3 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3.2 模型的构建 | 第36-44页 |
3.2.1 成本法评估下的碳排放权价值 | 第36-39页 |
3.2.2 灰色系统评估模型构建 | 第39-43页 |
3.2.3 合成模型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案例应用 | 第45-53页 |
4.1 案例背景 | 第45页 |
4.2 评估过程 | 第45-52页 |
4.2.1 基础价值的确定 | 第45-47页 |
4.2.2 调整系数的确定 | 第47-51页 |
4.2.3 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