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互保险概述 | 第20-35页 |
2.1 相互保险的基础理论 | 第20-23页 |
2.1.1 相互保险组织及其特征 | 第20-21页 |
2.1.2 相互保险组织的分类 | 第21-22页 |
2.1.3 相互保险组织的优势 | 第22-23页 |
2.2 相互保险的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2.2.1 现代相互保险的发源 | 第24-25页 |
2.2.2 现代相互保险的传播:殖民扩张、移民和自由贸易 | 第25-26页 |
2.2.3 现代相互保险的发展 | 第26-27页 |
2.3 相互保险在金融危机后的优异表现 | 第27-34页 |
2.3.1 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 | 第27-28页 |
2.3.2 相互保险的保费收入不断增长 | 第28-29页 |
2.3.3 相互保险的保费收入:寿险大于非寿险 | 第29-31页 |
2.3.4 前十家相互保险组织:寿险多于非寿险 | 第31页 |
2.3.5 相互保险的总资产逐步增多 | 第31-32页 |
2.3.6 相互保险的投资行为较为稳健 | 第32-33页 |
2.3.7 相互保险在世界十大保险市场的分布情况 | 第33页 |
2.3.8 小结 | 第33-34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相互保险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 第35-42页 |
3.1 相互保险公司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 第35-39页 |
3.1.1 相互保险公司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市场健康发展 | 第35-36页 |
3.1.2 相互保险公司在全球化趋势中暴露出缺点 | 第36-37页 |
3.1.3 相互保险公司未来会趋于利基市场 | 第37-39页 |
3.2 相互社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 第39-41页 |
3.2.1 法国以再保险的形式构建农业相互保险体系 | 第39页 |
3.2.2 日本的农业相互保险体系为上下级制 | 第39-40页 |
3.2.3 启示 | 第40-41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相互保险及“类相互”在我国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42-54页 |
4.1 发展相互保险组织的原因 | 第42-43页 |
4.1.1 有利于改善保险主体结构,推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 第42页 |
4.1.2 缓解有效供给不足,填补保险市场空白 | 第42-43页 |
4.1.3 相互保险组织从新的角度解决当前棘手的社会问题 | 第43页 |
4.1.4 有利于提高公众保险意识,改善行业形象 | 第43页 |
4.2 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4.2.1 相互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43-46页 |
4.2.2 资金来源与运用渠道单一成为制约相互保险公司发展的因素 | 第46页 |
4.2.3 相互保险公司缺乏确保成员有效参与管理的机制 | 第46页 |
4.3 相互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4.3.1 相互社的发展现状 | 第46-47页 |
4.3.2 相互社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4.3.3 开展相互社需要具备必要的先决条件 | 第48页 |
4.4 互联网互助保险平台属于“类相互” | 第48-52页 |
4.4.1 抗癌公社的发展现状 | 第50-51页 |
4.4.2 E互助的发展现状 | 第51页 |
4.4.3 互联网互助平台存在诸多问题 | 第51-52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60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发展相互保险公司的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5.2.1 扩宽相互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 | 第55-56页 |
5.2.2 加强对相互保险公司的监管 | 第56-57页 |
5.3 发展相互社的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5.3.1 积极培育公众互助合作保险意识 | 第58页 |
5.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58页 |
5.3.3 构建多层次的相互保险体系 | 第58-59页 |
5.4 积极应对“互联网+”的影响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