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基于“石首事件”新闻文本的话语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20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6页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概况和发展趋势第6-14页
  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和分类第7-9页
  二、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与原因第9-12页
  三、群体性事件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四、典型的群体性事件—石首事件第13-14页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与大众传媒第14-18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二、国外、境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问题及其意义第18-20页
  一、研究问题第18-19页
  二、研究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20-24页
 第一节 理论阐释第20-21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21页
 第三节 依据事件发展的文本搜索第21-24页
  一、“石首事件”基本概况第21-23页
  二、新闻文本的搜索、选择第23-24页
第三章 “风筝模式”下的“石首事件”第24-58页
 第一节 事件兴起和首次平息阶段——互动缺失第24-34页
  一、“官方话语”主导下的政府与媒体“强制”互动第24-28页
  二、“官方话语”突破—媒体与公众初步互动第28-33页
  三、第一阶段互动情况分析第33-34页
 第二节 事件再起和彻底平息阶段—小范围初步互动第34-45页
  一、“官方话语”软性引导—政府通过媒体与公众初步互动第34-38页
  二、“公众话语”独立—媒体与公众全面深度互动第38-44页
  三、第二阶段互动情况分析第44-45页
 第三节 事件后继处理和社会普遍评价阶段—整体互动缺失第45-58页
  一、“官方话语”—问责为主,互动单一第45-47页
  二、“公众话语”—更加独立和全面第47-56页
  三、第三阶段互动情况分析第56-58页
第四章 “石首事件”互动总结与建议第58-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塑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以《科技日报》人物报道为例
下一篇:北京市学龄期农民工随迁子女媒介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