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缺陷的仿真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目录 | 第11-16页 |
表目录 | 第16-1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28页 |
1.1 汽车冲压工程与产品 | 第18-22页 |
1.2 冲压产品成形性研究概况 | 第22-27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冲压成形缺陷与广义成形性技术 | 第28-58页 |
2.1 冲压成形中的缺陷及其产生机理 | 第29-34页 |
2.2 广义成形性技术 | 第34-56页 |
2.2.1 理论基础 | 第34-53页 |
2.2.2 广义成形性分析 | 第53-5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冲压成形缺陷仿真分析中的关键方法 | 第58-86页 |
3.1 变形域分析 | 第58-61页 |
3.1.1 缺陷关注区与变形域的确定 | 第58-61页 |
3.1.2 变形域的几何特征分析 | 第61页 |
3.2 成形性评估 | 第61-73页 |
3.2.1 应变评估法 | 第61-71页 |
3.2.2 位移评估法 | 第71-73页 |
3.3 应变分析 | 第73-78页 |
3.3.1 平面应变路径分析 | 第73页 |
3.3.2 等效应变路径分析 | 第73-74页 |
3.3.3 参考线的构建与应变分布分析 | 第74-78页 |
3.4 金属流动调节 | 第78-83页 |
3.4.1 金属流动调节方向 | 第78-81页 |
3.4.2 金属流动调节参考量 | 第81-83页 |
3.5 金属流动调节的干涉分析 | 第83-85页 |
3.5.1 干涉关系 | 第83-84页 |
3.5.2 干涉的量化 | 第84-8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4 冲压成形缺陷仿真分析系统的开发 | 第86-128页 |
4.1 COMX开发平台 | 第86页 |
4.2 系统结构与流程 | 第86-89页 |
4.3 主要功能与算法 | 第89-114页 |
4.3.1 主要函数、算法与辅助分析工具 | 第89-99页 |
4.3.2 主窗体界面布置 | 第99-102页 |
4.3.3 缺陷仿真分析模块 | 第102-112页 |
4.3.4 工艺参数优化功能 | 第112-114页 |
4.4 试验数据库的建立 | 第114-121页 |
4.4.1 毛刺高度与板材单拉成形极限的关系 | 第114-118页 |
4.4.2 2D弯曲变形中的板材厚度与回弹量 | 第118-121页 |
4.5 专家经验数据库的集成 | 第121-12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5 冲压成形缺陷仿真分析系统的应用 | 第128-146页 |
5.1 破裂、皱曲及调节干涉 | 第128-132页 |
5.2 考虑毛刺影响的边部撕裂仿真分析 | 第132-135页 |
5.3 翘曲分析 | 第135-138页 |
5.4 低拉延与表面柔软分析 | 第138-142页 |
5.5 工艺参数优化计算 | 第142-1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4-14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6.1 结论 | 第146-147页 |
6.2 创新点 | 第147页 |
6.3 展望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作者简介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