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符号说明 | 第23-2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41页 |
1.1 农药与农药残留 | 第24-29页 |
1.1.1 有机氯农药 | 第24-25页 |
1.1.2 有机磷农药 | 第25-27页 |
1.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 第27-29页 |
1.2 茶叶中农药的使用、残留及风险评估 | 第29-31页 |
1.3 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1-38页 |
1.3.1 茶叶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31-35页 |
1.3.2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35-38页 |
1.4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1页 |
第二章 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多种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 第41-58页 |
2.1 引言 | 第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2.2.2 实验试剂及标准品 | 第42-43页 |
2.2.3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43页 |
2.2.4 样品前处理 | 第43-45页 |
2.2.5 GC-MS条件 | 第4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2.3.1 提取剂的选择 | 第45-46页 |
2.3.2 提取时间的优化 | 第46-49页 |
2.3.3 提取温度的选择 | 第49-50页 |
2.3.4 GPC净化 | 第50-51页 |
2.3.5 SPE净化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2.3.6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对比 | 第53-54页 |
2.3.7 方法的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54-55页 |
2.3.8 不同种类茶叶样品中9种农药含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2.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中国主要产区茶叶农药残留水平监测和风险评估 | 第58-80页 |
3.1.1 前言 | 第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3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3.2.2 实验试剂及标准品 | 第59-60页 |
3.2.3 标准及内标溶液的制备 | 第60页 |
3.2.4 样品前处理 | 第60-61页 |
3.2.5 样品测定 | 第61-6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8页 |
3.3.1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 第63-65页 |
3.3.2 方法验证 | 第65-67页 |
3.3.3 茶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 | 第67-72页 |
3.3.4 来自不同产区茶叶样品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第72-73页 |
3.3.5 茶叶中农药摄入量及风险评估 | 第73-78页 |
3.4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固相微萃取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 | 第80-93页 |
4.1 引言 | 第80-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81页 |
4.2.2 实验试剂及标准品 | 第81-82页 |
4.2.3 标准溶液 | 第82页 |
4.2.4 样品制备 | 第82页 |
4.2.5 固相微萃取过程 | 第82页 |
4.2.6 GC-MS检测条件 | 第82-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1页 |
4.3.1 同位素内标平衡时间的研究 | 第83-84页 |
4.3.2 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84-88页 |
4.3.3 方法验证 | 第88-91页 |
4.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91页 |
4.4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准确测定茶叶中农药含量 | 第93-107页 |
5.1. 前言 | 第93-9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4-97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94页 |
5.2.2 实验试剂及标准品 | 第94-95页 |
5.2.3 标准及内标溶液的制备 | 第95页 |
5.2.4 样品前处理 | 第95-96页 |
5.2.5 色谱及质谱检测条件 | 第96-9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6页 |
5.3.1 加速溶剂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97-102页 |
5.3.2 净化过程的优化 | 第102-103页 |
5.3.3 方法性能验证 | 第103-106页 |
5.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测定茶叶中β-硫丹和硫丹硫酸酯的国际比对研究CCQM-K95 | 第107-123页 |
6.1 前言 | 第107-10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8-112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108页 |
6.2.2 实验试剂及标准品 | 第108-109页 |
6.2.3 标准及内标溶液的制备 | 第109-110页 |
6.2.4 样品前处理 | 第110-111页 |
6.2.5 色谱及质谱检测条件 | 第111-11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2页 |
6.3.1.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 第112-113页 |
6.3.2 标准品的纯度考察 | 第113页 |
6.3.3 索氏提取的优化 | 第113-115页 |
6.3.4 渗透凝胶色谱条件优化 | 第115页 |
6.3.5 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115-116页 |
6.3.6 样品水份测量 | 第116-117页 |
6.3.7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 第117页 |
6.3.8 国际比对样品的测定 | 第117-121页 |
6.3.9 不确定的评定 | 第121-122页 |
6.4. 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茶叶中11种农药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 | 第123-145页 |
7.1 引言 | 第123-124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24-129页 |
7.2.1 实验仪器 | 第124-125页 |
7.2.2 材料、试剂及标准品 | 第125页 |
7.2.3 茶叶中11种农药标准物质研制流程 | 第125-126页 |
7.2.4 茶叶标准物质制备 | 第126页 |
7.2.5 样品前处理 | 第126-127页 |
7.2.6 检测方法 | 第127-129页 |
7.2.7 均匀性和稳定性前处理及检测 | 第129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44页 |
7.3.1 茶叶标准物质的制备 | 第129-130页 |
7.3.2 前处理方法研究 | 第130-131页 |
7.3.3 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样品定值 | 第131-133页 |
7.3.4 均匀性检验 | 第133-138页 |
7.3.5 稳定性检验 | 第138-139页 |
7.3.6 茶叶中农药残留不确定度评定 | 第139-144页 |
7.4 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45-147页 |
8.2 创新 | 第147页 |
8.3 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