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 1.1 薄带双辊铸轧工艺概述 | 第13-14页 |
| 1.2 薄带双辊铸轧工艺的发展概况 | 第14-17页 |
| 1.2.1 国外双辊铸轧薄带钢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 1.2.2 国内双辊铸轧薄带钢技术的研发情况 | 第16-17页 |
| 1.3 双辊铸轧镁合金工艺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1.3.1 镁合金薄带双辊铸轧工艺及其特点 | 第18页 |
| 1.3.2 国外镁合金铸轧工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3.3 国内镁合金铸轧工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4 薄带双辊铸轧过程的理论研究状况 | 第20-23页 |
| 1.4.1 双辊铸轧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 1.4.2 双辊铸轧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1-23页 |
| 1.5 微观凝固组织模拟概述 | 第23-31页 |
| 1.5.1 凝固组织微观模拟的形核与生长模型 | 第24-25页 |
| 1.5.2 凝固组织微观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 1.6 元胞自动机方法概述 | 第31-34页 |
| 1.7 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4-37页 |
| 1.7.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34-35页 |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第2章 双辊铸轧过程宏观传输模型 | 第37-57页 |
| 2.1 宏观传输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控制方程 | 第37-40页 |
| 2.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7-38页 |
| 2.1.2 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 2.2 模拟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处理 | 第40-41页 |
| 2.2.1 固相率与温度关系模型 | 第40页 |
| 2.2.2 凝固潜热的处理 | 第40-41页 |
| 2.2.3 有效粘度的处理 | 第41页 |
| 2.3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 | 第41-43页 |
| 2.4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3-45页 |
| 2.5 模拟条件 | 第45页 |
| 2.6 工艺参数对熔池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 第45-56页 |
| 2.6.1 浇注温度对熔池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 第45-49页 |
| 2.6.2 铸轧速度对熔池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 第49-53页 |
| 2.6.3 熔池液面高度对熔池内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 第53-5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3章 枝晶生长的理论模型与数值解法 | 第57-73页 |
| 3.1 枝晶的稳态生长理论与模型 | 第57-61页 |
| 3.1.1 流场作用下枝晶尖端的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61页 |
| 3.2 基于溶质扩散控制的枝晶生长模型 | 第61-68页 |
| 3.2.1 尖锐界面与扩散界面 | 第61-63页 |
| 3.2.2 界面单元的生长 | 第63-66页 |
| 3.2.3 溶质再分配 | 第66-68页 |
| 3.3 枝晶生长模型的数值求解 | 第68-72页 |
| 3.3.1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68-69页 |
| 3.3.2 模拟程序与计算流程 | 第69-7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4章 铸轧凝固过程晶粒组织形成的数学模型及数值算法 | 第73-87页 |
| 4.1 铸轧薄带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 第73-74页 |
| 4.1.1 铸轧薄带凝固过程的特点 | 第73页 |
| 4.1.2 铸轧薄带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 | 第73-74页 |
| 4.2 铸轧薄带凝固组织形成的微观模型 | 第74-76页 |
| 4.2.1 形核模型 | 第74-76页 |
| 4.2.2 微观组织生长模型 | 第76页 |
| 4.3 宏微观耦合方法 | 第76-80页 |
| 4.3.1 模拟区域温度场的求解 | 第77-79页 |
| 4.3.2 凝固潜热的处理 | 第79-80页 |
| 4.4 程序与算法 | 第80-8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5章 镁合金薄带铸轧凝固组织模拟 | 第87-101页 |
| 5.1 引言 | 第87页 |
| 5.2 镁合金枝晶形貌演化模拟 | 第87-95页 |
| 5.2.1 镁合金的优先生长方向及处理方法 | 第87-91页 |
| 5.2.2 镁合金枝晶生长形貌研究算例 | 第91-95页 |
| 5.3 镁合金铸轧薄带凝固组织的模拟 | 第95-100页 |
| 5.3.1 熔池内部流动对形核率的影响研究 | 第95-96页 |
| 5.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96-10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硅钢薄带铸轧凝固组织模拟 | 第101-119页 |
| 6.1 引言 | 第101页 |
| 6.2 硅钢枝晶形貌演化模拟 | 第101-107页 |
| 6.2.1 单个等轴晶生长算例研究 | 第102-104页 |
| 6.2.2 定向凝固组织演化模拟 | 第104-107页 |
| 6.3 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模拟 | 第107-109页 |
| 6.4 硅钢铸轧薄带凝固组织模拟 | 第109-111页 |
| 6.5 工艺参数对硅钢铸轧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 6.5.1 铸轧速度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 6.5.2 过热度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 6.5.3 熔池液面高度对薄带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 6.6 铸轧凝固过程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模拟研究 | 第115-117页 |
| 6.6.1 铸轧凝固过程枝晶生长前沿的相对流动 | 第115-116页 |
| 6.6.2 偏心四边形生长算法 | 第116-117页 |
| 6.6.3 铸轧硅钢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生长模拟 | 第117页 |
| 6.7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1页 |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131-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