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齿轮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2页 |
1.3 可靠性理论的现状与进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神经网络基础 | 第16-36页 |
2.1 数学基础 | 第16-18页 |
2.1.1 Kronecker代数理论简介 | 第16-17页 |
2.1.2 Edgeworth 级数 | 第17-18页 |
2.2 可靠性的基本理论 | 第18-28页 |
2.2.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2 可靠度及可靠性指标 | 第19-20页 |
2.2.3 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 第20-28页 |
2.3 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 第28-30页 |
2.3.1 正态分布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 | 第28-29页 |
2.3.2 任意分布参数的可靠性灵敏度 | 第29-30页 |
2.4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 第30-34页 |
2.4.1 人工神经元模型及传递函数 | 第30-32页 |
2.4.2 BP神经网络算法及公式推导 | 第32-33页 |
2.4.3 BP神经网络实现函数逼近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齿轮系统动力学 | 第36-46页 |
3.1 概述 | 第36-37页 |
3.2 齿轮传动系统动态激励的研究概况 | 第37-40页 |
3.2.1 齿轮传动系统的外部激励 | 第37页 |
3.2.2 齿轮传动系统的内部激励 | 第37-40页 |
3.3 齿轮传动系统的间隙非线性模型 | 第40-44页 |
3.3.1 齿轮副扭转振动间隙非线性振动模型 | 第40-42页 |
3.3.2 齿轮副啮合耦合型间隙非线性振动分析模型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刚性接触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46-62页 |
4.1 概述 | 第46-47页 |
4.2 直齿圆柱齿轮精确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4.2.1 渐开线齿廓曲线方程和齿根过渡曲线方程的建立 | 第47-50页 |
4.2.2 标准参数化齿轮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4.2.3 Pro/E模型的导入 | 第50页 |
4.3 单对齿轮啮合传动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0-57页 |
4.3.1 单对齿轮啮合传动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50-52页 |
4.3.2 齿轮碰撞参数的选取 | 第52-53页 |
4.3.3 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4.3.4 动力学分析结果及后处理 | 第54-57页 |
4.4 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4.4.1 齿轮传动系统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57-58页 |
4.4.2 仿真分析 | 第58-59页 |
4.4.3 动力学分析结果及后处理 | 第59-60页 |
4.5 编写命令语言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齿轮传动系统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 第62-78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可靠性求解软件过程集成及试验设计 | 第63-67页 |
5.2.1 过程集成软件介绍 | 第63-64页 |
5.2.2 随机参数的确定 | 第64-65页 |
5.2.3 试验设计与试验任务的建立 | 第65-67页 |
5.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可靠度求解 | 第67-74页 |
5.3.1 建立并检验神经网络 | 第68-72页 |
5.3.2 一次二阶矩法求解可靠度 | 第72-73页 |
5.3.3 蒙特卡洛法求解可靠度 | 第73-74页 |
5.4 齿轮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