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 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 2 渗流分析的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 2. 1 国外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1. 2. 2 国内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1. 3 水利工程中渗流计算的任务、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 3. 1 水利工程中渗流计算的任务 | 第13-14页 |
1. 3. 2 水利工程中渗流计算的内容 | 第14页 |
1. 3. 3 渗流分析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1. 4 本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7-48页 |
2. 1 渗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7-23页 |
2. 1. 1 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 第17页 |
2. 1. 2 流网的性质 | 第17-20页 |
2. 1. 3 流网的应用 | 第20-21页 |
2. 1. 4 流网的绘制 | 第21-23页 |
2. 2 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23-32页 |
2. 2. 1 有限元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 2. 2 定解条件 | 第25-32页 |
2. 3 渗流场和温度场置换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 4 排水子结构技术 | 第33-37页 |
2. 4. 1 概述 | 第33-34页 |
2. 4. 2 有排水幕时渗流场的解法 | 第34-35页 |
2. 4. 3 排水孔的渗流行为 | 第35-36页 |
2. 4. 4 改进排水子结构法 | 第36-37页 |
2. 5 渗流体积力 | 第37-40页 |
2. 5. 1 静水压力或浮力 | 第37-38页 |
2. 5. 2 动水压力或渗透力 | 第38-40页 |
2. 6 闸坝的地基面渗透压力理论 | 第40-43页 |
2. 6. 1 概述 | 第40页 |
2. 6. 2 各向同性地基有压渗流的理论解 | 第40-41页 |
2. 6. 3 地基面渗透压力分布及合力分析 | 第41-43页 |
2. 7 ANSYS软件介绍和ANSYS进行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3-48页 |
2. 7. 1 ANSYS的热分析 | 第44页 |
2. 7. 2 ANSYS的稳态热分析 | 第44-45页 |
2. 7. 3 ANSYS的子结构技术 | 第45-46页 |
2. 7. 4 ANSYS的生死单元 | 第46-48页 |
3 某混凝土老坝的渗流仿真分析 | 第48-57页 |
3. 1 工程概况和基本参数 | 第48-49页 |
3. 1. 1 材料特性 | 第48页 |
3. 1. 2 上下游水位 | 第48页 |
3. 1. 3 计算分析的工作内容 | 第48-49页 |
3. 2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49-51页 |
3. 2. 1 计算工况 | 第49页 |
3. 2. 2 边界条件及计算假设 | 第49页 |
3. 2. 3 有限元计算单元划分与处理 | 第49-51页 |
3. 3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3. 3. 1 某混凝土老坝的渗流场分析过程 | 第51-52页 |
3. 3. 2 某混凝土老坝的渗流场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3. 3. 3 某混凝土老坝的灌浆帷幕效果分析 | 第53-56页 |
3. 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复杂介质、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渗流场仿真分析 | 第57-69页 |
4. 1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的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57-59页 |
4. 1. 1 工程概况 | 第57页 |
4. 1. 2 丰满大坝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4. 1. 3 解决方案 | 第58-59页 |
4. 2 仿真计算中基本物理参数处理 | 第59-62页 |
4. 2. 1 温度资料 | 第59页 |
4. 2. 2 各坝段上、下游水位关系 | 第59页 |
4. 2. 3 大坝与基岩的材料参数 | 第59-60页 |
4. 2. 4 坝前淤沙高程 | 第60页 |
4. 2. 5 波浪资料 | 第60页 |
4. 2. 6 地震作用 | 第60页 |
4. 2. 7 渗流场基本数据的选取 | 第60-62页 |
4. 3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62-66页 |
4. 3.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4. 3. 2 有限元计算难点及解决思路 | 第64-66页 |
4. 4 排水子结构模拟方法 | 第66-68页 |
4. 4. 1 排水子结构的渗流行为 | 第66页 |
4. 4. 2 排水子结构的渗流场分析 | 第66-68页 |
4. 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应用ANSYS求解坝体的渗流体积力 | 第69-83页 |
5. 1 某均质混凝土坝的渗流体积力研究 | 第69-75页 |
5. 1. 1 计算模型与计算原理 | 第69-70页 |
5. 1. 2 计算工况 | 第70页 |
5. 1. 3 边界条件及计算假设 | 第70-71页 |
5. 1. 4 计算分析结果与比较 | 第71-74页 |
5. 1. 5 渗流体积力计算方法与传统扬压力计算方法的对比 | 第74-75页 |
5. 2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流体积力研究 | 第75-82页 |
5. 2. 1 计算模型与计算原理 | 第75-76页 |
5. 2. 2 计算工况 | 第76页 |
5. 2. 3 渗流场计算结果简要介绍 | 第76-78页 |
5. 2. 4 渗流体积力计算分析结果与比较 | 第78-81页 |
5. 2. 5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渗流综合计算的成果分析及结论 | 第81-82页 |
5. 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丰满混凝土坝坝体内部缝隙的影响分析 | 第83-98页 |
6. 1 丰满混凝土坝的缝隙状态 | 第83-87页 |
6. 1. 1 研究背景 | 第83-84页 |
6. 1. 2 工作思路及工作内容 | 第84页 |
6. 1. 3 缝隙宽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84-87页 |
6. 2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有纵缝情况下的渗流场分析 | 第87-97页 |
6. 2. 1 边界条件、计算假设、材料参数选取 | 第87页 |
6. 2. 2 计算工况 | 第87-88页 |
6. 2. 3 渗流场计算结果 | 第88-93页 |
6. 2. 4 渗流体积力计算分析结果与比较 | 第93-96页 |
6. 2. 5 丰满混凝土重力坝带缝渗流计算的成果及结论 | 第96-97页 |
6. 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 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8页 |
7. 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