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氨基三乙酸强化Fe3+/KHSO5去除4-氯酚的效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水体污染及危害第9-12页
        1.1.1 水质污染概况第9-10页
        1.1.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第10-11页
        1.1.3 氯酚类化合物特点及其危害第11-12页
    1.2 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第12-18页
        1.2.1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第12页
        1.2.2 高级氧化技术概要第12页
        1.2.3 传统的芬顿技术第12-14页
        1.2.4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类芬顿反应第14-15页
        1.2.5 络合剂强化芬顿法的研究第15-18页
    1.3 本课题概述第18-21页
        1.3.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8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8-19页
        1.3.3 研究思路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1 实验方案第21-24页
        2.1.1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第21页
        2.1.2 实验药品第21-24页
        2.1.3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过程第24-25页
        2.2.1 类芬顿体系的构建第24-25页
        2.2.2 活性物种鉴别方法第25页
    2.3 分析方法第25-27页
        2.3.1 过一硫酸钾浓度测定方法第25页
        2.3.2 4-CP浓度测定第25-26页
        2.3.3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第26-27页
第3章 铁/过一硫酸钾去除 4-CP的效能研究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铁/过一硫酸钾去除 4-CP效能研究第27-34页
        3.2.1 不同价态铁离子的影响第27-30页
        3.2.2 体系氧化活性物种的鉴定第30-31页
        3.2.3 初始pH值对 4-CP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1-33页
        3.2.4 三价铁/过一硫酸钾与Fenton体系氧化效能比较第33-34页
    3.3 络合剂对铁/过一硫酸钾体系去除 4-CP的影响第34-36页
        3.3.1 磷酸盐投量的影响第34-35页
        3.3.2 不同络合剂的影响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NTA强化Fe~(3+)/PMS去除 4-CP的效能研究第38-61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FeIIINTA/PMS去除 4-CP效果及动力学分析第38-42页
        4.2.1 4-CP去除效果分析第38-41页
        4.2.2 PMS分解情况第41-42页
    4.3 PMS投量对FeIIINTA/PMS体系的影响第42-45页
        4.3.1 PMS投量对 4-CP去除的影响第42-43页
        4.3.2 PMS投量对PMS自身分解的影响第43-45页
    4.4 铁离子投量对FeIIINTA/PMS体系的影响第45-48页
    4.5 初始pH对FeIIINTA/PMS体系的影响第48-52页
        4.5.1 初始pH对FeIIINTA/PMS去除 4 -CP的影响第48-50页
        4.5.2 初始pH对PMS分解的影响第50-52页
    4.6 络合剂投量对FeIIINTA/PMS的影响第52-56页
        4.6.1 络合剂投量对 4-CP去除的影响第52-53页
        4.6.2 络合剂投量对PMS分解的影响第53-56页
    4.7 体系氧化活性物种第56-60页
        4.7.1 自由基猝灭剂的影响第56-57页
        4.7.2 自催化途径第57-58页
        4.7.3 高价态铁途径第58-60页
    4.8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水体共存物质对FeIIINTA/PMS去除 4-CP的影响第61-77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不同水质背景的影响第61-62页
    5.3 不同的阴离子浓度影响第62-66页
        5.3.1 氯离子浓度影响第62-63页
        5.3.2 硝酸根离子影响第63-64页
        5.3.3 硫酸根离子影响第64页
        5.3.4 碳酸根离子影响第64-65页
        5.3.5 溴酸根离子影响第65-66页
    5.4 不同阳离子的影响第66-71页
        5.4.1 钠离子的影响第66-67页
        5.4.2 钾离子的影响第67-68页
        5.4.3 钙离子的影响第68-69页
        5.4.4 镁离子的影响第69页
        5.4.5 钡离子的影响第69-70页
        5.4.6 铝离子的影响第70-71页
    5.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影响第71-75页
        5.5.1 EDTA的影响第71-72页
        5.5.2 甲酸的影响第72页
        5.5.3 乙酸钠的影响第72-73页
        5.5.4 草酸的影响第73-74页
        5.5.5 柠檬酸钠的影响第74-75页
        5.5.6 腐殖酸的影响第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3O4-MnO2磁性纳米盘吸附剂的制备及除砷(Ⅲ)效能研究
下一篇:短程硝化边界条件的分析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