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IPV6的P2P僵尸网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IPv6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P2P僵尸网络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概述第14-27页
    2.1 IPv6技术基础第14-17页
        2.1.1 IPv6地址结构与数据包第15-16页
        2.1.2 IPv6邻居发现协议第16页
        2.1.3 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协议第16-17页
    2.2 僵尸网络及其演变过程第17-25页
        2.2.1 基于C/S结构的僵尸网络第18-21页
        2.2.2 基于P2P结构的僵尸网络第21-25页
    2.3 基于IPv6的P2P僵尸网络第25-26页
    2.4 本章总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IPv6的P2P僵尸网络模型v6-Botnet第27-39页
    3.1 v6-Botnet基本结构第27-28页
    3.2 v6-Botnet组网机制第28-32页
        3.2.1 邻居列表机制第29-30页
        3.2.2 基于IPv6全球地址聚类的邻居列表算法第30-32页
    3.3 v6-Botnet命令与控制机制第32-34页
    3.4 v6-Botnet抗抖动机制第34-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IPv6下僵尸网络安全威胁分析第39-47页
    4.1 IPv6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第39-41页
    4.2 针对IPv6协议的脆弱性研究第41-44页
        4.2.1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脆弱性分析第41-43页
        4.2.2 邻居发现协议脆弱性分析第43-44页
    4.3 v6-Botnet安全威胁分析第44-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IPv6的P2P僵尸网络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第47-57页
    5.1 v6-Botnet系统总体架构第47-49页
    5.2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9-51页
    5.3 控制策略服务器设计与实现第51-53页
    5.4 僵尸程序的设计与实现第53-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基于IPv6的P2P僵尸网络实验平台测试第57-64页
    6.1 测试环境第57-58页
    6.2 测试结果第58-63页
    6.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5页
    7.1 已完成工作总结第64页
    7.2 未来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特征的网页清洗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空间运动图像增强和重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