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结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基本框架结构 | 第19-2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8页 |
2.1 标准与质量的内在关联 | 第21-22页 |
2.2 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 服务业标准化和服务业标准体系 | 第23页 |
2.4 服务标准的实用价值和服务标准化的经济效益 | 第23-25页 |
2.5 家庭服务的界定以及与家政服务的关系 | 第25-28页 |
第3章 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3.1 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3.1.1 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 第28-29页 |
3.1.2 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3.2 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现状 | 第30-33页 |
3.2.1 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状况 | 第30-31页 |
3.2.2 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4章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33-43页 |
4.1 构建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 第33页 |
4.1.1 指导思想 | 第33页 |
4.1.2 依据 | 第33页 |
4.2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4.3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 | 第34-39页 |
4.3.1 标准体系框架 | 第34-37页 |
4.3.2 标准明细表 | 第37-38页 |
4.3.3 标准 | 第38-39页 |
4.4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39-43页 |
4.4.1 前期准备工作 | 第39页 |
4.4.2 构建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 | 第39-41页 |
4.4.3 待制定标准的编写和发布 | 第41-43页 |
第5章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 | 第43-50页 |
5.1 标准体系运行的准备工作 | 第43-44页 |
5.2 标准体系运行的管控 | 第44-46页 |
5.2.1 运行过程 | 第44-45页 |
5.2.2 监督检查 | 第45-46页 |
5.2.3 动态管理 | 第46页 |
5.3 评价与改进 | 第46-50页 |
5.3.1 标准体系评价的重点 | 第46-47页 |
5.3.2 标准实施经济效果评价 | 第47-48页 |
5.3.3 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 第48-50页 |
第6章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构建及运行案例研究 | 第50-57页 |
6.1 爱心大姐家庭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 第50-54页 |
6.1.1 爱心大姐服务社的业务背景和标准化基础 | 第50页 |
6.1.2 爱心大姐家庭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50-54页 |
6.2 爱心大姐家庭服务标准体系的运行 | 第54-5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7-61页 |
7.1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建设要点 | 第57-58页 |
7.2 家庭服务企业标准体系运行要点 | 第58-59页 |
7.3 家庭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 第59-61页 |
7.3.1 家庭服务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引导、协会推动、企业实施的工作模式 | 第59页 |
7.3.2 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需要建立标准化评估监管机制 | 第59-60页 |
7.3.3 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的深化离不开家庭服务标准实施 | 第60-61页 |
附件1:服务质量评价和改进标准明细表 | 第61-65页 |
附件2:爱心大姐服务社标准实例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