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村干部素质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3-14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管理者角色理论 | 第14页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 | 第14-15页 |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村干部 | 第15-16页 |
·村干部素质 | 第16-17页 |
3 村干部素质的现状调查及伦理评价 | 第17-27页 |
·村干部素质的现状调查 | 第17-21页 |
·调查设计与信息整理 | 第17-19页 |
·村干部素质的基本特征 | 第19-21页 |
·村干部素质的伦理评价 | 第21-27页 |
·公仆意识匮乏,服务宗旨不明确 | 第22-23页 |
·管理理念落后,服务水平低 | 第23-24页 |
·工作自由散漫,业绩不突出 | 第24-25页 |
·村务情况不透明,贪污腐败滋生 | 第25-27页 |
4 村干部素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27-29页 |
·传统农耕文化的长期积淀 | 第27-28页 |
·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 | 第28-29页 |
·基层民主法制意识的薄弱 | 第29页 |
·村干部自身伦理冲突的因素 | 第29-32页 |
·角色冲突 | 第29-30页 |
·权力冲突 | 第30-31页 |
·利益冲突 | 第31-32页 |
·村干部管理机制问题 | 第32-34页 |
·选拔机制不完善 | 第32页 |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2页 |
·激励机制不合理 | 第32-34页 |
5 村干部素质的伦理建构与实现途径 | 第34-39页 |
·村干部素质的伦理建构 | 第34-35页 |
·以德为基 | 第34页 |
·以能为本 | 第34页 |
·以勤为先 | 第34页 |
·以廉为荣 | 第34-35页 |
·提高村干部素质的途径 | 第35-39页 |
·提升内在动力,强化村干部自身修养 | 第35-36页 |
·健全外在机制,提高村干部素质 | 第36-39页 |
6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