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4页 |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背景概述及概念释义 | 第16-21页 |
一、查特尔·墨菲的生平简介 | 第16-17页 |
二、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分析 | 第17-19页 |
(一)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二) 墨菲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运用 | 第18-19页 |
三、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内涵分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缘起与发展 | 第21-33页 |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21-24页 |
(一) 时代背景:实践发展的需要 | 第21-22页 |
(二) 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三) 哲学基础:后结构主义 | 第23-24页 |
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29页 |
(一) 立场:反本质主义 | 第24-25页 |
(二) 解构:女性化主体身份 | 第25-27页 |
(三) 建构:激进民主的公民身份 | 第27-28页 |
(四) 生成:女权主义政治学与激进民主 | 第28-29页 |
三、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 第29-33页 |
(一) 关联性 | 第29-30页 |
(二) 多元性 | 第30-31页 |
(三) 激进民主性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评析 | 第33-41页 |
一、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 | 第33-36页 |
(一) 唤醒了女性的自主意识 | 第33-34页 |
(二) 提升了女性的主体地位 | 第34-35页 |
(三)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 第35-36页 |
二、对当代中国女性问题研究的现实启示 | 第36-40页 |
(一) 突出女性多元化实体地位 | 第36-37页 |
(二) 关注女性群体多元化发展需求 | 第37-39页 |
(三) 寻求生活文化领域妇女发展新道路 | 第39-40页 |
三、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