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安徽省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3页
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2.1 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1 生态安全第13页
        2.1.2 生态安全评价第13页
        2.1.3 生态安全格局第13页
        2.1.4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第13-14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3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第17-28页
    3.1 景观生态学第17-18页
    3.2 保护生物学第18页
    3.3 生态足迹理论第18-19页
    3.4 城镇空间扩张理论第19-20页
        3.4.1 同心圆理论第19-20页
        3.4.2 区位理论第20页
        3.4.3 城市空间的集聚和扩散理论第20页
    3.5 生态安全评价第20-22页
        3.5.1 评价方法第20-21页
        3.5.2 计算模型第21-22页
    3.6 土地生态适宜性第22-26页
        3.6.1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22-25页
        3.6.2 城镇空间扩张分析第25页
        3.6.3“潜力——阻力”模型第25-26页
    3.7 景观安全格局第26-28页
        3.7.1 生态源地识别第26-27页
        3.7.2 生物廊道第27页
        3.7.3 其他廊道第27-28页
4 旌德县生态安全空间特征第28-38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28-31页
        4.1.1 区位与交通第28页
        4.1.2 自然地理概况第28-29页
        4.1.3 社会经济概况第29-31页
    4.2 旌德县土地利用变化第31-32页
    4.3 旌德县关键生态资源辨识第32-33页
    4.4 旌德县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33-34页
    4.5 旌德县生态安全评价第34-38页
        4.5.1 数据来源第34-35页
        4.5.2 生态承载力计算第35页
        4.5.3 生态足迹计算第35-36页
        4.5.4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第36-38页
5 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第38-55页
    5.1 旌德县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8-45页
        5.1.1 地形地势分析第39-41页
        5.1.2 河流水系及水源地分析第41-42页
        5.1.3 植被农田分析第42页
        5.1.4 地质灾害分析第42-43页
        5.1.5 综合分析评价第43-45页
    5.2 旌德县城镇空间扩张潜力第45-48页
    5.3 旌德县土地生态适宜性第48-49页
    5.4 旌德县景观格局分析第49-52页
        5.4.1 生物廊道模拟第49-51页
        5.4.2 其他重要廊道第51-52页
    5.5 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52-53页
    5.6 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第53-55页
        5.6.1 完善重要的生态“源地”第53页
        5.6.2 建设生态廊道,增加生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第53-54页
        5.6.3 加快修复生态断裂点第54页
        5.6.4 落实分区管控策略第54-5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潼骊山重力侵蚀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人文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