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

临潼骊山重力侵蚀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5页
        1.2.1 土壤侵蚀研究第10-12页
        1.2.2 重力侵蚀概念与分类研究第12-13页
        1.2.3 重力侵蚀机理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8-25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8-23页
        2.1.1 地质第18-21页
        2.1.2 地貌第21-22页
        2.1.3 水文第22页
        2.1.4 气候第22-23页
    2.2 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第23页
    2.3 水土流失现状第23-25页
3 骊山重力侵蚀调查第25-29页
    3.1 野外调查方案第25-26页
    3.2 调查路线第26-27页
    3.3 典型重力侵蚀野外识别特征第27-28页
    3.4 调查数据第28-29页
4 骊山重力侵蚀类型第29-33页
    4.1 研究区重力侵蚀分类第29页
    4.2 类型特征第29-33页
        4.2.1 崩塌类型特征第29-30页
        4.2.2 滑坡类型特征第30-31页
        4.2.3 泻溜类型特征第31-33页
5 骊山重力侵蚀机理第33-48页
    5.1 重力侵蚀力学机制分析第33-36页
        5.1.1 崩塌力学分析第33-35页
        5.1.2 滑坡力学分析第35页
        5.1.3 泻溜力学分析第35-36页
    5.2 骊山重力侵蚀影响因子类型分析第36-38页
    5.3 主导因子与诱导因子第38-46页
        5.3.1 主导因子第38-41页
        5.3.2 诱导因子第41-46页
    5.4 骊山重力侵蚀影响因子数量结构第46-47页
    5.5 不同重力侵蚀类型及其影响因子第47-48页
6 骊山重力侵蚀数量、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第48-59页
    6.1 数量特征第48页
    6.2 规模特征第48-50页
    6.3 分布特征第50-59页
        6.3.1 垂直分布特征第50-53页
        6.3.2 水平分布特征第53-55页
        6.3.3 规模分布特征第55页
        6.3.4 特殊分布特征第55-58页
        6.3.5 灾害分布特征第58-59页
7 骊山重力侵蚀防治对策第59-60页
8 结论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近海岸承灾体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安徽省旌德县生态安全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