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28页 |
| 一、电子证据概述 | 第10-15页 |
| (一) 电子证据的概念 | 第11-12页 |
| (二) 电子证据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 1. 相对的易删改性 | 第12页 |
| 2. 展示方式特别 | 第12页 |
| 3. 难以区分原件和复制件 | 第12-13页 |
| 4. 传递的迅速性和空间的开放性 | 第13页 |
| 5. 人机交互性特点 | 第13页 |
| (三) 电子证据与其他证据形式的比较 | 第13-15页 |
| 1. 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 | 第14页 |
| 2. 电子证据与书证 | 第14-15页 |
| 二、我国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21页 |
| (一) 电子证据取证规则 | 第15-16页 |
| 1. 电子证据取证的程序 | 第15页 |
| 2. 电子证据取证的方式与手段 | 第15-16页 |
| 3. 人权保障的瑕疵 | 第16页 |
| (二) 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 | 第16-21页 |
| 1. 电子证据应当具有客观性 | 第17-18页 |
| 2. 电子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 | 第18-20页 |
| 3. 电子证据的关联性 | 第20页 |
| 4. 完整性准则 | 第20-21页 |
| (三) 完善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重要意义 | 第21页 |
| 三、国外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概况 | 第21-25页 |
| (一)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概况 | 第22-23页 |
| 1. 美国 | 第22-23页 |
| 2. 加拿大 | 第23页 |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概况 | 第23-24页 |
| 1. 德国 | 第23-24页 |
| 2. 法国 | 第24页 |
| (三) 国外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借鉴意义 | 第24-25页 |
| 四、我国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立法设想 | 第25-28页 |
| (一) 对电子证据的概念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 | 第25页 |
| (二) 明确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立法模式 | 第25-26页 |
| (三) 完善电子证据有关的适用规则 | 第26页 |
| (四) 司法实践中适用电子证据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26-28页 |
| 1. “六点论”和“三点论” | 第27页 |
| 2. 第三方机构对电子证据的确定 | 第27-28页 |
| 结论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