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硫化染料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 粉状硫化染料 | 第14-19页 |
1.3.1 普通型粉状硫化染料 | 第14-18页 |
1.3.2 分散型粉状及膏状硫化染料 | 第18-19页 |
1.4 液体硫化染料 | 第19-20页 |
1.5 传统水溶性硫化染料 | 第20页 |
1.6 含葡萄糖基水溶性硫化染料 | 第20-21页 |
1.7 含羧基染料与反应性染色 | 第21-23页 |
1.7.1 反应性染料与反应性染色 | 第21-22页 |
1.7.2 含羧基反应性染料 | 第22-23页 |
1.8 防皱整理的发展 | 第23-28页 |
1.8.1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 第23页 |
1.8.2 真丝织物的防皱整理 | 第23-25页 |
1.8.3 多羧酸防皱整理的研究 | 第25-26页 |
1.8.4 染色与整理同步进行技术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9 含阳离子的水溶性硫化染料 | 第28-29页 |
1.9.1 阳离子染料及应用 | 第28-29页 |
1.9.2 新方法合成硫化染料 | 第29页 |
1.9.3 含有阳离子基团的硫化染料 | 第29页 |
1.10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第二章 多羧酸阴离子型硫化染料的合成及其染整行为研究 | 第37-66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2.2.1 试剂及材料 | 第37-39页 |
2.2.2 染料的合成 | 第39页 |
2.2.3 染料的应用 | 第39-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63页 |
2.3.1 多羧基水溶性硫化染料的合成 | 第41-46页 |
2.3.2 多羧基水溶性硫化染料的分析 | 第46-48页 |
2.3.3 多羧基硫化染料的物理性能考察 | 第48-50页 |
2.3.4 多羧基水溶性硫化染料的应用 | 第50-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三章 多季铵基阳离子型硫化染料的合成及其染色行为研究 | 第66-96页 |
3.1 引言 | 第6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3.2.1 主要试剂、织物与仪器 | 第66页 |
3.2.2 含多季铵基阳离子硫化染料的制备与应用 | 第66-68页 |
3.2.3 含多季铵基阳离子硫化染料染色牢度的测试与评定 | 第68-6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9-94页 |
3.3.1 多季铵基阳离子硫化染料的合成 | 第70-76页 |
3.3.2 合成反应试剂的选择 | 第76页 |
3.3.3 阳离子硫化染料结构探讨 | 第76-81页 |
3.3.4 多季铵基阳离子型硫化染料的表征 | 第81-83页 |
3.3.5 多季铵基阳离子型水溶性硫化染料的应用 | 第83-89页 |
3.3.6 多季铵基阳离子型硫化染料染色牢度性能测试 | 第89-94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第四章 离子型硫化染料的纳滤、超滤膜脱盐纯化及废液回收再用可行性研究 | 第96-106页 |
4.1 前言 | 第96页 |
4.2 纳滤膜分离技术 | 第96-97页 |
4.2.1 纳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第96-97页 |
4.2.2 纳滤膜材料 | 第97页 |
4.2.3 纳滤技术的应用 | 第97页 |
4.3 改性硫化染料用纳滤膜进行脱盐与浓缩的性能考察 | 第97-103页 |
4.3.1 工艺流程 | 第97-98页 |
4.3.2 基于纳滤膜的含多季铵基阳离子硫化黑染料的除盐浓缩性能考察 | 第98-100页 |
4.3.3 基于纳滤膜的多羧基阴离子型硫化染料的除盐浓缩性能考察 | 第100-101页 |
4.3.4 基于纳滤膜的含多季铵基硫化黄棕染料的除盐浓缩性能考察 | 第101-103页 |
4.4 纳滤技术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103-104页 |
4.5 多铵基阳离子硫化染料在超滤膜的应用考察 | 第104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总结论 | 第106-10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07-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