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二氧化碳捕集的意义 | 第10页 |
1.2 脱碳技术的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物理吸收法 | 第11-12页 |
1.2.2 化学吸收法 | 第12-13页 |
1.2.3 膜分离法 | 第13-14页 |
1.3 离子液体及其在捕获CO_2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离子液体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1.3.2 离子液体捕获CO_2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3 谱学技术在离子液体吸收CO_2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6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22-23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4-27页 |
2.3.1 醚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2 烯丙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2.4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27-34页 |
2.4.1 纯态离子液体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 第27-32页 |
2.4.2 离子液体的热分析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醚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性能研究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不同阴离子的醚基离子液体对CO_2吸收容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压力、温度和水分对离子液体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3 醚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循环性 | 第42-43页 |
3.3.4 醚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的吸收机理研究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烯丙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性能研究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2.1 实验装置 | 第50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3.1 不同阴离子的烯丙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CO_2吸收容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2 压力、温度及水分对离子液体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4.3.3 烯丙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循环性 | 第55页 |
4.3.4 烯丙基离子液体与其他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比较 | 第55-56页 |
4.3.5 烯丙基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的吸收机理研究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