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论文

益肾固胎颗粒防治早期脾肾两虚型滑胎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与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6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6-34页
    一、临床资料第16-19页
        (一)病例来源第16页
        (二)诊断标准第16-18页
        (三)病例选择标准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2页
        (一)研究设计第19页
        (二)治疗方法第19-20页
        (三)观察指标第20页
        (四)观察记录方法第20页
        (五)疗效判定标准第20-21页
        (六)不良事件第21页
        (七)随访第21页
        (八)统计学处理第21-22页
    三、研究结果第22-34页
        (一)基本资料比较第22-26页
        (二)疗效资料比较第26-32页
        (三)安全指标观察第32-33页
        (四)不良事件第33页
        (五)随访第33-34页
讨论第34-43页
    一、课题选题依据第34-35页
    二、益肾固胎颗粒部分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第35-37页
    三、临床疗效分析第37-39页
    四、血清性激素水平在维持早孕及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价值第39-40页
    五、益肾固胎颗粒改善脾肾两虚型滑胎激素水平的机理探析第40-41页
    六、导师经验分享第41-42页
    七、问题与展望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1第44-46页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第46-61页
    文献综述 滑胎的研究进展第46-61页
        一、滑胎的中医研究进展第46-50页
            1.中医对滑胎病名的认识第46页
            2.古代医学对滑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46-47页
            3.滑胎中医药治疗相关进展第47-49页
            4.治未病理念在滑胎中的应用第49页
            5.其它治法第49-50页
        二、西医研究进展第50-56页
            1.病理机制的认识第50-51页
            2.病因的认识第51-54页
            3.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第54-56页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第56-57页
        四、讨论和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2第58-61页
附录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蛋白H3K36甲基转移酶SDG725对水稻开花时间的调节及鉴定SDG725结合蛋白的研究
下一篇:重复性国际交易下缔约能力的演化--以台湾X公司成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