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目录第11-14页
引言第14-17页
第一章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籍文献记述及认识第17-43页
 第一节 眼睑下垂第17-22页
  一、关于眼睑下垂证候的描述第17-18页
  二、关于眼睑下垂病因、病机及相关证治的认识沿革第18-20页
  三、其他眼部症状如复视或斜视第20-21页
  四、讨论第21-22页
 第二节 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第22-31页
  一、相关证候描述的沿革第22-23页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第23-26页
  三、辨证治疗分析第26-30页
  四、讨论第30-31页
 第三节 吞咽困难第31-36页
  一、相关证候描述记载第31-32页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第32-34页
  三、辨证论治分析第34-35页
  四、讨论第35-36页
 第四节 呼吸困难第36-39页
  一、相关证候描述第36-37页
  二、病因病机的探讨第37页
  三、辨证治疗分析第37-39页
 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第二章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整理第43-100页
 第一节 人类认识重症肌无力疾病历史第44-48页
  一、病名的确立第44页
  二、临床表现、病因研究第44-45页
  三、病理机制探讨研究史第45页
  四、与胸腺瘤或胸腺功能异常第45-46页
  五、治疗研究史第46-48页
 第二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病名病位的认识第48-51页
  一、病名第48-49页
  二、病位第49-51页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因病机特点认识第51-58页
  一、以虚为主的脏腑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第51-55页
  二、“奇经亏虚,真元颓废”病因病机第55-56页
  三、督阳不振,脾肾亏虚病因病机第56-57页
  四、大气下陷第57-58页
 第四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证候特点认识第58-60页
  一、眼肌受累证候分析第58页
  二、咀嚼吞咽肌群受累证候分析第58-59页
  三、躯干和肢体肌群受累证候分析第59页
  四、其他特征第59-60页
 第五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辨证特点认识第60-64页
  一、现代西医临床分型第60页
  二、归类整理分析中医证型特点第60-62页
  三、中医辨证分析与现代西医诊治的相关研究第62-64页
 第六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方药治疗认识第64-89页
  一、重点医家对重症肌无力分型论治研究第64-67页
  二、专方专药第67-84页
  三、依法论治第84-86页
  四、针灸及综合疗法第86-89页
 小结第89-95页
  一、现代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史第89-90页
  二、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认识的进一步完善第90-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第三章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汇编第100-123页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建立第100-106页
  一、基本资料录入第100页
  二、病史资料录入第100-101页
  三、基本症状录入第101页
  四、五脏相关录入第101页
  五、西药治疗录入第101页
  六、中药治疗录入第101页
  七、信息查询处理第101页
  八、操作程序简介第101-106页
 第二节 名老中医名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学术经验整理第106-113页
  一、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第106页
  二、北京市名老中医刘弼臣第106-107页
  三、陕西省名老中医杜雨茂第107页
  四、安徽省名老中医王任之第107-108页
  五、北京市名老中医王永炎第108页
  六、四川省名老中医范中林第108页
  七、河北省名老中医吴以岭第108页
  八、天津市名老中医李宝珍第108-109页
  九、四川省名老中医张德修第109页
  十、北京市名老中医尚尔寿第109页
  十一、云南省名老中医孟如第109页
  十二、贵阳省名老中医李声岳第109-110页
  十三、江西名老中医黄调钧第110页
  十四、辽宁名老中医张静生第110页
  十五、著名中医曹洪欣第110页
  十六、上海市名老中医李庚和第110页
  十七、诊治重症肌无力中医专家陈贯一第110-111页
  十八、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王新陆第111页
  十九、名老中医孙慎初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第三节 博士硕士论文资料汇编第113-121页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研究博士论文整理分析第113-116页
  二、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研究硕士论文整理分析第116-120页
  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结论第123-126页
 一、研究结论第123-125页
 二、本研究创新点第125页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第125-12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清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对照研究
下一篇:三种治疗单纯性肥胖方法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