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地表振动的空洞效应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爆破地震波振动强度的监测与预测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爆破地震波振动强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豆子湾隧道爆破施工方案 | 第18-27页 |
2.1 豆子湾隧道工程简介 | 第18-19页 |
2.2 下穿桥桥湾水库段工程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2.3 下穿桥桥湾水库段爆破设计 | 第20-25页 |
2.3.1 下穿桥桥湾水库段隧道爆破难点分析 | 第20页 |
2.3.2 上台阶爆破设计 | 第20-23页 |
2.3.3 下台阶爆破设计 | 第23-25页 |
2.4 爆破效果评价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豆子湾隧道地表振动监测研究 | 第27-38页 |
3.1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3.1.1 TC-4850爆破测振仪简介 | 第27页 |
3.1.2 爆破测振仪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3.2 地表振动监测方案 | 第28-30页 |
3.3 地表振动监测结果 | 第30-34页 |
3.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3.4.1 波形分析 | 第34页 |
3.4.2 空洞效应的振速放大系数指标Ψ | 第34-35页 |
3.5 测试数据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豆子湾隧道爆破振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8-57页 |
4.1 数值模拟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 ANSYS/LS-DYNA的计算原理 | 第39-40页 |
4.3 豆子湾隧道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0-47页 |
4.3.0 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1 围岩及初支力学参数 | 第41-42页 |
4.3.2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2-43页 |
4.3.3 爆破荷载的施加 | 第43-46页 |
4.3.4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6页 |
4.3.5 岩体阻尼系数的选择 | 第46-47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4.4.1 振动速度波形图 | 第47-51页 |
4.4.2 数值计算的可靠性分析 | 第51-52页 |
4.4.3 数值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4.5 空洞效应影响范围研究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57-7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7-58页 |
5.2 控制爆破难点分析 | 第58-59页 |
5.3 原爆破方案的不足 | 第59-60页 |
5.4 楔形掏槽减振爆破技术 | 第60-62页 |
5.5 爆破方案 | 第62-64页 |
5.6 爆破效果分析 | 第64-68页 |
5.6.1 地表振动速度监测分析 | 第64-67页 |
5.6.2 光面效果评价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1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79页 |
发表论文 | 第79页 |
科研实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