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概述 | 第11页 |
1.2 鲁米诺发光体系 | 第11-12页 |
1.3 Ru(bpy)_3~(2+)发光体系 | 第12-15页 |
1.4 Ru(bpy)_3~(2+)的加入方式 | 第15页 |
1.5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6 展望 | 第16-18页 |
第2章 包裹Ru(bpy)_3~(2+)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探针研究阿奇霉素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19页 |
2.2.2 Ru(bpy)_3~(2+)修饰电极 | 第19-20页 |
2.3 分析过程 | 第20-2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4.1 RuDS修饰电极在阿奇霉素溶液中的ECL行为 | 第21页 |
2.4.2 pH的优化 | 第21-22页 |
2.4.3 孵育和透析时间的优化 | 第22-23页 |
2.4.4 线性、检出限和重现性 | 第23-24页 |
2.4.5 阿奇霉素-HSA在生理条件下的结合参数 | 第24-26页 |
2.4.6 阿奇霉素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 | 第26-27页 |
2.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方法表征丁酰胆碱酯酶活性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3.2.2 CE-ECL分析 | 第29-30页 |
3.2.3 酶促反应过程 | 第30页 |
3.2.4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3.3.1 线性、检出限和重现性 | 第30-31页 |
3.3.2 影响BChE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 第31-34页 |
3.3.3 米氏方程 | 第34-35页 |
3.4 评估血浆胆碱酯酶活性的应用 | 第35-37页 |
3.5 结论 | 第37-38页 |
第4章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的稳定性及其代谢行为 | 第38-50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4.2.2 分离和检测的优化 | 第40页 |
4.2.3 稳定性试验 | 第40页 |
4.2.4 酶促反应试验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4.3.1 线性、检出限和重现性 | 第41-42页 |
4.3.2 稳定性 | 第42-44页 |
4.3.3 酶促反应 | 第44-49页 |
4.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5章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