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背景来源 | 第13-14页 |
1.2 润滑技术概述以及相关知识 | 第14-18页 |
1.2.1 润滑技术概述 | 第14页 |
1.2.2 人工润滑系统 | 第14-15页 |
1.2.3 单线递进式润滑系统 | 第15-16页 |
1.2.4 双线递进式润滑系统 | 第16-17页 |
1.2.5 国内润滑技术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1.2.6 国外润滑技术应用现状 | 第18页 |
1.3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课题实现方式 | 第19页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润滑分析与润滑油路设计 | 第21-33页 |
2.1 润滑分析 | 第21-22页 |
2.2 斗轮堆取料机设备工况分析及润滑研究 | 第22-23页 |
2.3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智能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组成 | 第23-24页 |
2.4 智能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油量计算 | 第24页 |
2.5 润滑脂量消耗计算和器件选择 | 第24-28页 |
2.6 润滑作用分析 | 第28-32页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智能润滑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第33-43页 |
3.1 智能润滑技术分析 | 第33页 |
3.2 智能润滑系统控制通信选择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3.3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智能润滑控制系统组成 | 第35页 |
3.4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智能润滑控制系统选型 | 第35-36页 |
3.5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从站设计 | 第36-42页 |
3.5.1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从站硬件选型 | 第36-37页 |
3.5.2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的从站硬件电路设计 | 第37-42页 |
3.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优化润滑控制系统 | 第43-52页 |
4.1 现场情况分析 | 第43页 |
4.2 BP神经网络分析 | 第43-47页 |
4.3 输入输出特征向量值归一化处理 | 第47页 |
4.4 润滑系预测样本选取 | 第47-50页 |
4.5 Simulink神经网络模型仿真 | 第50-51页 |
4.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润滑分析及PLC主站和STM32从站软件设计 | 第52-66页 |
5.1 斗轮堆取料机行走机构润滑分析 | 第52-53页 |
5.2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3页 |
5.3 PLC主站软件工作流程分析 | 第53-55页 |
5.3.1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PLC主站软件油路检测程序设计 | 第55页 |
5.4 STM32F103智能从站软件工作流程分析 | 第55-61页 |
5.4.1 智能润滑STM32F103从站软件初始化流程设计 | 第57-60页 |
5.4.2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润滑给油检测流程设计 | 第60-61页 |
5.5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通信分析 | 第61-65页 |
5.5.1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通信过程中主站和从站的工作过程 | 第62-65页 |
5.6 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实验调试与分析 | 第66-74页 |
6.1 实验台实验分析 | 第66-68页 |
6.2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调试分析 | 第68-71页 |
6.2.1 STM32F103从站软件通信调试分析 | 第68-69页 |
6.2.2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PLC与STM32F103调试分析 | 第69-71页 |
6.3 斗轮堆取料机润滑系统应用对比与分析 | 第71-73页 |
6.3.1 斗轮堆取料传统润滑应用分析 | 第71-72页 |
6.3.2 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应用分析 | 第72-73页 |
6.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1 相关实物图 | 第81-83页 |
附录 1.1 压力变送器 | 第81页 |
附录 1.2 滑动轴承调试台 | 第81页 |
附录 1.3 STM32F103VCT6最小系统模块 | 第81-82页 |
附录 1.4 PCB板 | 第82页 |
附录 1.5 智能润滑控制系统 | 第82-83页 |
附录2 相关代码 | 第83-89页 |
附录 2.1AD采集部分 | 第83-84页 |
附录 2.2 继电器部分 | 第84-85页 |
附录 2.3 GSD文件 | 第85-86页 |
附录 2.4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86-89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