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縮略语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疗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1 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第13页 |
2 膜性肾病的诊断 | 第13-14页 |
3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与自然病程 | 第14页 |
4 膜性肾病的预后 | 第14-15页 |
5 膜性肾病的西医治疗 | 第15-17页 |
5.1 糖皮质激素 | 第15-16页 |
5.2 烷化剂与激素联用 | 第16页 |
5.3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 第16页 |
5.4 吗替麦考酚酯 | 第16页 |
5.5 来氟米特 | 第16-17页 |
5.6 其他免疫抑制剂 | 第17页 |
6 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 | 第17-18页 |
7 膜性肾病的科研问题 | 第18-20页 |
7.1 免疫抑制剂种类繁多需进一步总结分析 | 第18-19页 |
7.2 中医方案干预缺少高质量证据 | 第19-20页 |
8 总结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前言 | 第27-29页 |
研究一 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 | 第29-61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1 研究的纳入标准 | 第29页 |
2 研究的排除标准 | 第29页 |
3 文献的检索策略 | 第29-30页 |
3.1 研究类型 | 第3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3.3 干预措施 | 第30页 |
3.4 观测指标 | 第30页 |
4 文献的数据提取 | 第30-33页 |
4.1 文献选择 | 第30-31页 |
4.2 研究评价 | 第31-33页 |
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6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35-51页 |
1 纳入研究文献的概述 | 第35-41页 |
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第41-44页 |
3 结局指标 | 第44-51页 |
3.1 完全/部分缓解率 | 第44-50页 |
3.1.1 免疫抑制剂对比对症治疗/安慰剂/无治疗 | 第44页 |
3.1.2 环磷酰胺对比他克莫司 | 第44-45页 |
3.1.3 环磷酰胺对比吗替麦考酚酯 | 第45页 |
3.1.4 环磷酰胺对比来氟米特 | 第45页 |
3.1.5 环磷酰胺对比环孢素A | 第45-46页 |
3.1.6 环磷酰胺对比苯丁酸氮芥 | 第46页 |
3.1.7 免疫抑制剂的网状META分析 | 第46-50页 |
3.2 全因死亡率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度 | 第50-51页 |
3.3 不良反应 | 第51页 |
四、讨论 | 第51-52页 |
五、结论 | 第52-53页 |
六、附录 文献检索策略 | 第53-54页 |
附录1 PubMed检索历史 | 第53页 |
附录2 Cochrane Date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检索历史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研究二 中医方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回顾-前瞻性队列研究 | 第61-7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61-6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61页 |
2 试验设计 | 第61-64页 |
2.1 设计类型 | 第61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61-62页 |
2.3 干预措施与观察时间 | 第62页 |
2.4 合并用药 | 第62页 |
2.5 疗效评估 | 第62-63页 |
2.6 样本量计算 | 第63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63-64页 |
2.8 技术路线图 | 第64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64-69页 |
1 基线情况 | 第64-65页 |
2 疗效评价 | 第65-67页 |
2.1 整体疗效比较 | 第65-66页 |
2.2 完全缓解率比较 | 第66页 |
2.3 完全/部分缓解率比较 | 第66-67页 |
3 检查值变化 | 第67-69页 |
3.1 尿蛋白定量(g/24h) | 第67-68页 |
3.2 血肌酐(μmol/L) | 第68页 |
3.3 血白蛋白(g/L) | 第68-69页 |
4 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 | 第69页 |
三、讨论 | 第69-70页 |
四、结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