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强直性脊柱炎的概论 | 第10-17页 |
1 强直性脊柱炎的现代医学概述 | 第10-13页 |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1.2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1.3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 第12-13页 |
2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第13-17页 |
2.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文献记载 | 第13页 |
2.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13-14页 |
2.3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2.4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强直性脊柱炎与相关经络关系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1 强直性脊柱炎与督脉关系 | 第17-18页 |
2 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少阴肾经关系 | 第18页 |
3 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 | 第18-19页 |
4 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厥阴肝经关系 | 第19-20页 |
5 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少阳胆经关系 | 第20页 |
6 强直性脊柱炎与经筋关系 | 第20-23页 |
6.1 中医古代医家对经筋的认识 | 第20-21页 |
6.2 中医现代医家对经筋的认识 | 第21页 |
6.3 强直性脊柱炎与经筋关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强直性脊柱炎与相关经络关系文献研究 | 第23-37页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4页 |
1.1 检索策略 | 第23页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2 统计策略 | 第24-25页 |
2.1 统计学依据 | 第24页 |
2.2 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2.3 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 第25页 |
3 统计与分析 | 第25-33页 |
3.1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条文的腧穴数量统计与分析 | 第25-27页 |
3.2 腧穴应用的总体统计与分析 | 第27-33页 |
4 结果 | 第33-35页 |
4.1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的经络选择 | 第33-34页 |
4.2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的穴位应用特点 | 第34-35页 |
4.3 针灸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治疗方式选择 | 第35页 |
5 结论 | 第35页 |
5.1 强直性脊柱炎与相关经络关系 | 第35页 |
5.2 古代医家应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的特点 | 第35页 |
6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应机制探讨 | 第37-40页 |
1 针刺腧穴,疏通经络 | 第37-38页 |
2 刀切经筋,松筋利节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1:文献综述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进展 | 第43-48页 |
1 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 第43-45页 |
1.1 应用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第43页 |
1.2 针刀联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第43-44页 |
1.3 针刀疗法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第44-45页 |
2 针刀疗法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 第45-46页 |
2.1 恢复人体力学平衡 | 第45页 |
2.2 促进良性修复 | 第45页 |
2.3 解除神经血管卡压 | 第45-46页 |
2.4 综合作用机制 | 第46页 |
3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录 2:中医古籍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