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占学与汉代政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汉代星占学发展概况 | 第15-26页 |
一、星占学理论 | 第15-22页 |
(一)星官 | 第15-17页 |
(二)二十八星宿与分野理论 | 第17-20页 |
(三)“天人感应”思想 | 第20-22页 |
二、汉代天文机构设置 | 第22-26页 |
(一)天文官员的职责与设置 | 第22-23页 |
(二)天文学成就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日食占与汉代政治 | 第26-47页 |
一、日食的记录与占辞 | 第26-32页 |
(一)日食记录 | 第26-27页 |
(二)日食的占辞分析 | 第27-32页 |
1、君主死 | 第27-28页 |
2、专权干政 | 第28-29页 |
3、谋反作乱 | 第29-30页 |
4、边兵 | 第30-31页 |
5、后宫死、废 | 第31-32页 |
二、日食对政治的影响 | 第32-44页 |
(一)日食诏书 | 第32-36页 |
1、罪己 | 第32-33页 |
2、举贤良方正 | 第33页 |
3、日食求言 | 第33-34页 |
4、灾害救助 | 第34-35页 |
5、大赦天下 | 第35-36页 |
(二)选拔人才 | 第36-37页 |
(三)大臣上书 | 第37-41页 |
1、打击专权 | 第37-38页 |
2、批评专宠 | 第38-39页 |
3、劝谏君主 | 第39-40页 |
4、整顿吏治 | 第40-41页 |
(四)打击政敌 | 第41-42页 |
(五)策免三公 | 第42-44页 |
三、汉代的救日措施 | 第44-47页 |
(一)伐鼓救日 | 第44-46页 |
(二)修德、修政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五星占及其政治寓意 | 第47-56页 |
一、五星会聚与五星逆行 | 第47-50页 |
二、太白的星占寓意 | 第50-52页 |
三、荧惑运行与政治 | 第52-56页 |
(一)荧惑守心 | 第52-54页 |
(二)荧惑与劝谏君主 | 第54-55页 |
(三)荧惑失行与立嗣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彗星占、流星占及其他 | 第56-71页 |
一、彗星占 | 第56-66页 |
(一)汉代彗星的记录情况 | 第56-57页 |
(二)彗星的星占意义 | 第57-62页 |
1、谋反叛乱 | 第57-58页 |
2、兵起 | 第58-59页 |
3、改朝换代、迁都 | 第59-60页 |
4、大丧 | 第60-61页 |
5、灾害 | 第61页 |
6、后宫之变 | 第61-62页 |
(三)帝王的修政措施 | 第62-66页 |
1、诏书 | 第62-64页 |
2、改元 | 第64-66页 |
二、流星、月食 | 第66-71页 |
(一)流星 | 第66-68页 |
(二)月食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