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5页
        1.2.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 创新之处第16页
    1.4 本文结构第16-18页
第二章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第18-28页
    2.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有关定义第18-20页
        2.1.1 系统性风险第18-19页
        2.1.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第19-20页
    2.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分类第20-22页
        2.2.1 系统重要性银行(SIB)第20-21页
        2.2.2 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SII)第21-22页
        2.2.3 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NBNI SIFI)第22页
    2.3 评估SIFI的相关文献第22-28页
        2.3.1 基于指标法评估SIFI的相关文献第23-24页
        2.3.2 基于模型法评估SIFI的相关文献第24-26页
        2.3.3 综合运用指标法和模型法评估SIFI的相关文献第26-28页
第三章 评估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指标体系构建第28-42页
    3.1 评估SIFI的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确定第28-37页
        3.1.1 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确定第30-33页
        3.1.2 评估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确定第33-35页
        3.1.3 评估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的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第35-37页
    3.2 评估SIFI的相关计算公式第37-42页
        3.2.1 评估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的相关计算公式第37-39页
        3.2.2 评估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得分的相关计算公式第39-41页
        3.2.3 评估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得分的相关计算公式第41-42页
第四章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结果及结果分析第42-58页
    4.1 数据的选取第42页
    4.2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结果第42-48页
        4.2.1 四大行的评估结果第43-44页
        4.2.2 未计算衍生品的评估结果第44-45页
        4.2.3 计算衍生品的评估结果第45-47页
        4.2.4 客观赋权法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结果第47-48页
    4.3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结果第48-52页
        4.3.1 主观赋权法的评估结果第48-49页
        4.3.2 客观赋权法的评估结果第49-52页
    4.4 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的评估结果第52-54页
    4.5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结果分析第54-58页
        4.5.1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结果比较第54-56页
        4.5.2 评估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各指标的权重比较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2页
    5.1 本文结论第58-59页
    5.2 政策建议第59-60页
        5.2.1 改善评估方法第59页
        5.2.2 相关监管建议第59-60页
    5.3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学生体验式文化教学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
下一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