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 | 第12-19页 |
1.2.1 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1.2.2 RAFT自由基聚合 | 第13-19页 |
1.2.3 RAFT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 第19页 |
1.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 | 第19-29页 |
1.3.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 第19-20页 |
1.3.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传统溶液自组装 | 第20-23页 |
1.3.3 RAFT聚合诱导原位自组装 | 第23-29页 |
1.4 本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聚合诱导原位自组装制备功能性纳米粒子 | 第30-53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2.2.1 试剂 | 第31-32页 |
2.2.2 PGMA maro-CTA和PBSPMA macro-CTA的合成 | 第32-34页 |
2.2.3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醇分散聚合合成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34页 |
2.2.4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乳液聚合合成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34-35页 |
2.2.5 负载金属的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催化应用 | 第35-36页 |
2.2.6 测试与表征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2.3.1 小分子链转移剂CADB的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2.3.2 PGMA macro-CTA与PBSPMA macro-CTA结构、分子量分布与相容性 | 第38-42页 |
2.3.3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醇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42-43页 |
2.3.4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醇分散聚合、乳液聚合形貌结构研究 | 第43-47页 |
2.3.5 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7-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醇分散聚合形成不同形貌胶束的研究 | 第53-65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3.2.1 试剂 | 第54-55页 |
3.2.2 PHPMA macro-CTA与PSPMA macro-CTA的合成 | 第55-56页 |
3.2.3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醇中分散聚合原位自组装的研究 | 第56页 |
3.2.4 测试与表征 | 第56-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3.3.1 PHPMA macro-CTA与PSPMA macro-CTA结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 第57-59页 |
3.3.2 成核链段聚合度对自组装形成胶束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59-62页 |
3.3.3 体系浓度对自组装形成胶束粒子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水中分散聚合诱导原位自组装 | 第65-73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2.1 试剂 | 第66页 |
4.2.2 PGMA maro-CTA和PBSPMA macro-CTA的合成 | 第66-67页 |
4.2.3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RAFT水中分散聚合合成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67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4.3.1 PGMA macro-CTA与PBSPMA macro-CTA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68-70页 |
4.3.2 双大分子链转移剂水分散聚合原位自组装形成胶束形貌研究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7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