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

ATM基因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第8-9页
第一章 重编程细胞与其基因组稳定性的研究进展第9-16页
    1 iPS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第10-13页
        1.1 造成iPSC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原因第11-13页
            1.1.1 来自重编程因子的复制压力的影响第11-12页
            1.1.2 源于体细胞的遗传损伤第12页
            1.1.3 重编程因子与诱导条件的影响第12-13页
    2 iPS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维持第13-14页
        2.1 DNA双链断裂的修复第13-14页
        2.2 P53维持iPS细胞基因组完整性第14页
    3 iPSC未来展望第14-16页
第二章 ATM基因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第16-41页
    1 引言第16-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2.1 材料第19-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2 实验设备第19页
            2.1.3 实验试剂与培养液第19-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7页
            2.2.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获取与培养第21页
            2.2.2 饲养层制备第21页
            2.2.3 病毒包装、储存、感染与滴度检测第21-22页
            2.2.4 目的基因敲减与重编程细胞诱导第22页
            2.2.5 Western检测蛋白表达第22-23页
            2.2.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第23页
            2.2.7 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量第23-24页
            2.2.8 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细胞第24-25页
            2.2.9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三胚层分化第25-27页
    3 研究结果第27-39页
        3.1 筛选敲减后对重编程效率有影响的基因第27-31页
        3.2 敲减ATM后产生的iPS细胞克隆多能性及表观基因的表达检测第31-34页
        3.3 ATM敲减后会通过下调P53和γH2AX来提高重编程效率第34-39页
    4 讨论第39-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俄茶文化对比研究
下一篇:淡水水体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指标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