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美丽中国”视域下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培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7-8页
        1.1.2 论文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3 研究现状评述第11-12页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第12-14页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第12-14页
        1.3.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第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4-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思路第15页
    1.5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1.5.1 研究的重难点第15页
        1.5.2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7页
第2章 "美丽中国"与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基本概述第17-22页
    2.1 "美丽中国"概述第17-19页
        2.1.1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第17页
        2.1.2 "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第17-19页
    2.2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概述第19-20页
        2.2.1 公民文明素质内涵第19页
        2.2.2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界定第19-20页
    2.3 "美丽中国"与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关系第20-22页
        2.3.1 "美丽中国"助力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培育第20-21页
        2.3.2 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第21-22页
第3章 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2-31页
    3.1 目前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现状第22-24页
        3.1.1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第22页
        3.1.2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总体呈现向上向好态势第22-24页
    3.2 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3.2.1 公共场合破坏环境卫生行为时有发生第24页
        3.2.2 违章违规破坏旅游资源现象偶有所见第24-25页
        3.2.3 旅游人文环境滞后现状不容乐观第25-26页
        3.2.4 不尊重旅游地道德习俗事件时常出现第26页
    3.3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1页
        3.3.1 心理层面: "自我"心理因素导致道德感弱化第26-27页
        3.3.2 制度层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未充分形成或不完善第27-28页
        3.3.3 管理层面: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第28页
        3.3.4 教育层面: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美育礼仪教育不足第28-29页
        3.3.5 文化层面: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第29-31页
第4章 "美丽中国"视域下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路径第31-40页
    4.1 实现"百姓之美"进行全民性文明旅游教育第31-32页
        4.1.1 强化思想认识,扮演好"文明游客"角色第31页
        4.1.2 推进道德认知,提高公民对道德规范的知晓率第31-32页
        4.1.3 加强旅游者慎独修养,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第32页
    4.2 实现"制度之美"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法律体系第32-34页
        4.2.1 构建我国旅游立法体系基本框架第32-33页
        4.2.2 规章建制加强全社会的投诉监督第33-34页
        4.2.3 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的权属制度第34页
    4.3 实现"治理之美"探索文明旅游管理长效机制第34-36页
        4.3.1 景区内加强旅游法律知识宣传第35页
        4.3.2 健全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设置第35页
        4.3.3 优化旅游景区管理权职结构第35-36页
    4.4 实现"和谐之美"努力开展旅游教育培育工作第36-38页
        4.4.1 优化教育内容,着力发展素质教育第36页
        4.4.2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36-37页
        4.4.3 开展礼仪教育,塑造公共精神榜样第37-38页
    4.5 实现"文化之美"积极树立正确旅游文化观第38-40页
        4.5.1 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38页
        4.5.2 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8-39页
        4.5.3 加强中西方、各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第39-40页
第5章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BRL分类标准扩展研究
下一篇:跑道关闭指示装置易折结构设计及其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