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日本沼虾雌性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1页
    1.1 日本沼虾生理生态与养殖现状第17-21页
        1.1.1 日本沼虾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第17-18页
        1.1.2 日本沼虾的繁殖特性第18页
        1.1.3 日本沼虾的胚胎发育过程第18-19页
        1.1.4 日本沼虾的幼体发育过程第19页
        1.1.5 日本沼虾的蜕壳与生长第19-20页
        1.1.6 日本沼虾在我国的养殖现状与性早熟问题第20-21页
    1.2 甲壳动物性早熟研究现状第21-29页
        1.2.1 性早熟对甲壳动物的影响第21-22页
        1.2.2 造成甲壳动物性早熟的因素第22-27页
        1.2.3 甲壳动物性早熟的控制方法第27-28页
        1.2.4 解决甲壳动物性早熟问题的研究方向第28-29页
    1.3 甲壳动物卵巢的研究进展第29-38页
        1.3.1 甲壳动物卵巢组织形态学和卵巢发育分期的研究第29-30页
        1.3.2 卵巢内卵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第30-31页
        1.3.3 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第31-38页
    1.4 日本沼虾卵巢发育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第38-4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40-41页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第41-7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3-50页
        2.1.1 实验用虾第43-44页
        2.1.2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第44-45页
        2.1.3 转录组测序文库的制备第45页
        2.1.4 Illumina Hiseq2500/Miseq上机测序第45-46页
        2.1.5 原始测序数据获得及质量控制第46页
        2.1.6 转录组从头组装第46页
        2.1.7 组装后转录组的注释第46-47页
        2.1.8 分子标记检测第47页
        2.1.9 差异表达分析第47-48页
        2.1.10 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第48页
        2.1.11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第48页
        2.1.12 差异基因的显著富集性分析第48-49页
        2.1.13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第49-50页
    2.2 结果分析第50-68页
        2.2.1 日本沼卵巢组织总RNA的检测第50页
        2.2.2 转录组测序和序列的组装第50-51页
        2.2.3 转录组序列的功能注释第51-53页
        2.2.4 GO、COG和KEGG功能分类第53-55页
        2.2.5 繁殖相关信号通路和基因的鉴别第55-56页
        2.2.6 SSR和SNP的鉴别第56-59页
        2.2.7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别第59-60页
        2.2.8 差异基因GO注释第60-61页
        2.2.9 差异基因KEGG注释第61页
        2.2.10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第61-64页
        2.2.11 差异基因的显著富集性分析第64-66页
        2.2.12 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的鉴别第66页
        2.2.13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第66-68页
    2.3 讨论第68-72页
        2.3.1 转录组序列和功能注释分析第68-69页
        2.3.2 性早熟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第69-72页
        2.3.3 差异基因的验证及SSRs和SNPs分析第72页
    2.4 小结第72-74页
第三章 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NM23、RPL24、COX、CST和RRM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74-11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3.1.1 材料第78页
        3.1.2 RNA的提取及检测第78页
        3.1.3 反转录反应第78页
        3.1.4 引物设计第78页
        3.1.5 各基因ORF区序列的PCR扩增第78-79页
        3.1.6 PCR产物的回收和纯化第79页
        3.1.7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第79-80页
        3.1.8 基因 3’ UTR和 5’UTR序列的获得第80-81页
        3.1.9 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第81页
        3.1.10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1页
    3.2 结果分析第81-111页
        3.2.1 MnNM23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1-87页
        3.2.2 MnRPL24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7-93页
        3.2.3 MnCOX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3-99页
        3.2.4 MnCST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9-106页
        3.2.5 MnRRM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6-111页
    3.3 讨论第111-116页
        3.3.1 MnNM23基因第111-112页
        3.3.2 MnRPL24基因第112-113页
        3.3.3 MnCOX基因第113-114页
        3.3.4 MnCST基因第114-115页
        3.3.5 MnRRM1基因第115-116页
    3.4 小结第116-117页
第四章 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17-13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117-119页
        4.1.1 实验材料的采集第117-118页
        4.1.2 RNA的提取及检测第118页
        4.1.3 反转录反应第118页
        4.1.4 引物设计第118页
        4.1.5 实时定量PCR(QPCR)反应第118页
        4.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118-119页
    4.2 结果分析第119-127页
        4.2.1 MnNM23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19页
        4.2.2 MnRPL24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19-122页
        4.2.3 MnCOX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22页
        4.2.4 MnCST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22-125页
        4.2.5 MnRRM1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25-127页
    4.3 讨论第127-130页
        4.3.1 各基因在日本沼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第127页
        4.3.2 各基因在日本沼虾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的表达第127-129页
        4.3.3 各基因在正常性成熟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129-130页
        4.3.4 各基因在正常性成熟和性早熟的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第130页
    4.4 小结第130-132页
第五章 利用RNA干扰技术分析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中的功能第132-15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34-137页
        5.1.1 实验用虾第134页
        5.1.2 实验用引物第134页
        5.1.3 dsRNA的合成第134-135页
        5.1.4 RNAi实验第135-136页
        5.1.5 RNAi实验中各相关指标的检测第136-137页
        5.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137页
    5.2 结果分析第137-154页
        5.2.1 dsRNA的制备第137页
        5.2.2 MnNM23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第137-141页
        5.2.3 MnRPL24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第141-144页
        5.2.4 MnCOX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第144-147页
        5.2.5 MnCST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第147-148页
        5.2.6 MnRRM1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第148-154页
    5.3 讨论第154-157页
        5.3.1 各基因沉默对卵黄生成作用的影响第154-155页
        5.3.2 各基因沉默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第155-156页
        5.3.3 各基因沉默对卵巢中卵黄生成作用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的原因分析第156-157页
    5.4 小结第157-159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59-161页
    6.1 主要结论第159-160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60页
    6.3 研究展望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89页
附录第189-202页
缩略词第202-203页
致谢第203-205页
作者简介第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价态锰—氧咔咯的氧原子转移反应研究
下一篇:全固态中红外2μm波段激光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