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城市意象相关研究概述 | 第21-28页 |
2.1 凯文·林奇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1.1 《城市意象》之前的城市设计理论 | 第21页 |
2.1.2 《城市意象》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2 围绕城市意象理论的探讨 | 第22-24页 |
2.2.1 林奇的理论延续 | 第22页 |
2.2.2 林奇理论的规划应用 | 第22-23页 |
2.2.3 其他方法在城市意象方面的探讨 | 第23-24页 |
2.2.4 小结 | 第24页 |
2.3 广州市城市意象研究 | 第24-25页 |
2.4 大数据在城市意象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2.5 网络媒介理论概述 | 第26页 |
2.6 城市意象相关研究近况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广州市城市意象图片时空分布特征 | 第28-44页 |
3.1 广州市网络图片空间分布特征 | 第28-32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3.1.2 广州市网络图片总体分布 | 第28-31页 |
3.1.3 人均图片密度分布 | 第31-32页 |
3.2 广州市网络图片时间分布特征 | 第32-43页 |
3.2.1 广州市网络图片分年分布特征 | 第32-36页 |
3.2.2 城市意象网络图片数量与旅游人数关联 | 第36-39页 |
3.2.3 广州市网络图片分月分布特征 | 第39-42页 |
3.2.4 网络图片显现的城市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广州市城市意象要素特征 | 第44-88页 |
4.1 城市意象主要属性要素 | 第44-46页 |
4.1.1 广州市高频场景的意象预研究 | 第44页 |
4.1.2 广州城市意象主要属性判别 | 第44-46页 |
4.2 广州市各类意象要素标准差椭圆分析 | 第46-49页 |
4.3 广州市各类意象分析 | 第49-84页 |
4.3.1 广州市市域现代建筑类图片分布 | 第49-54页 |
4.3.2 广州市市域水系类图片分布 | 第54-59页 |
4.3.3 广州市市域自然(不含水系)类图片分布 | 第59-65页 |
4.3.4 广州市市域古建类图片分布 | 第65-70页 |
4.3.5 广州市市域交通类图片分布 | 第70-74页 |
4.3.6 广州市市域地标类图片分布 | 第74-81页 |
4.3.7 广州市市域乡村景观类图片分布 | 第81-83页 |
4.3.8 广州市市域其他类图片分布 | 第83-84页 |
4.4 城市意象五要素的网络重现 | 第84-87页 |
4.4.1 道路 | 第84-85页 |
4.4.2 边界 | 第85页 |
4.4.3 节点 | 第85-86页 |
4.4.4 区域 | 第86页 |
4.4.5 标志物 | 第86-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区层面城市意象的类型特征 | 第88-100页 |
5.1 区层面城市意象空间结构 | 第88-93页 |
5.1.1 广州市各区城市意象网络图片数量分布 | 第88-89页 |
5.1.2 广州市各区城市意象类别分布 | 第89-93页 |
5.2“老城区”与从化区城市意象差异性 | 第93-96页 |
5.2.1 总体分布差异性 | 第93-94页 |
5.2.2 单张图片内容分析 | 第94-96页 |
5.3 中心城区间城市意象差异性 | 第96-97页 |
5.4 广州市区层面城市意象时间变迁——以天河区为例 | 第97-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发展建议 | 第100-10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0-104页 |
6.1.1 广州市城市意象图片要素类别 | 第100页 |
6.1.2 广州市城市意象点分布以中心城区为主 | 第100-101页 |
6.1.3 意象分布周期性 | 第101页 |
6.1.4 旅游过夜人数对城市意象的数量关联性低 | 第101-102页 |
6.1.5 广州市城市意象逐渐“绿化” | 第102页 |
6.1.6 广州市城市意象点人均密度周边区县更高 | 第102-103页 |
6.1.7 广州市城市意象中心逐渐向东偏移 | 第103-104页 |
6.2 对广州城市意象建设的建议 | 第104页 |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104-106页 |
6.3.1 研究展望 | 第104页 |
6.3.2 研究不足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附录 | 第112-114页 |
附表一:从化区与“老城区”样本图片要素类别占比 | 第112-114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件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