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银杏论文

中国垂乳银杏种质资源及垂乳发生转录组分析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引言第14-26页
    1.1 银杏概述及进化历程第14-15页
    1.2 垂乳银杏概述及研究进展第15-20页
        1.2.1 银杏垂乳名称第15-16页
        1.2.2 银杏垂乳形态学概述第16页
        1.2.3 银杏垂乳解剖特征第16-17页
        1.2.4 银杏垂乳的发生机制第17-18页
        1.2.5 垂乳银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8页
        1.2.6 垂乳银杏的生态学意义第18-19页
        1.2.7 垂乳银杏的开发与利用第19-20页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及应用第20-23页
        1.3.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研究第20-21页
        1.3.2 转录组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2.1 新基因的发现及基因库的构建第21-22页
            1.3.2.2 基因表达研究第22页
            1.3.2.3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22页
        1.3.3 转录组技术在植物器官发育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 SSR技术及应用第23-24页
    1.5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应用第24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5-26页
2.材料与方法第26-40页
    2.1 试验材料第26-28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27页
        2.1.2 试验地概况第27页
        2.1.3 主要试剂与设备第27-28页
        2.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的数据库及软件第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40页
        2.2.1 垂乳银杏资源调查第28-29页
            2.2.1.1 垂乳银杏调查第28-29页
            2.2.1.2 银杏垂乳调查第29页
            2.2.1.3 环境因子调查第29页
            2.2.1.4 垂乳再生第29页
        2.2.2 银杏垂乳转录组测序分析第29-40页
            2.2.2.1 植物RNA的提取和反转录第29-31页
            2.2.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和上机测序第31-32页
            2.2.2.3 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2-35页
            2.2.2.4 SSR信息分析第35页
            2.2.2.5 表达量分析第35页
            2.2.2.6 差异表达分析第35-36页
            2.2.2.7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第36页
            2.2.2.8 qRT-PCR验证第36-38页
            2.2.2.9 植物激素的提取及测定第38-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66页
    3.1 中国垂乳银杏种质资源分析第40-46页
        3.1.1 垂乳银杏的生境分析第40-41页
        3.1.2 垂乳银杏资源分布及株数第41页
        3.1.3 垂乳银杏的生长特性分析第41-42页
        3.1.4 银杏垂乳再生第42-44页
        3.1.5 银杏垂乳的形态特征第44-46页
    3.2 银杏垂乳发生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第46-64页
        3.2.1 总RNA提取质量检测第46-47页
        3.2.2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第47-48页
        3.2.3 unigene序列的功能注释第48-53页
        3.2.4 SSR信息分析第53-55页
        3.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55-61页
            3.2.5.1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第55-57页
            3.2.5.2 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功能分类第57-61页
        3.2.6 转录因子家族的预测第61-62页
        3.2.7 qRT-PCR分析第62-64页
    3.3 银杏垂乳生长素(IAA)含量变化第64-66页
4.讨论第66-73页
    4.1 垂乳银杏资源分布第66-67页
    4.2 银杏垂乳再生特性第67页
    4.3 植物激素与银杏垂乳发生第67-68页
    4.4 银杏垂乳发生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第68-73页
        4.4.1 银杏垂乳的转录组测序第68-70页
        4.4.2 碳水化合物/储存代谢与银杏垂乳发生第70页
        4.4.3 细胞周期与银杏垂乳发生的关系第70-71页
        4.4.4 银杏垂乳发生过程中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分析第71-73页
5.结论第73-74页
    5.1 结论第73页
    5.2 创新点第73-74页
6.参考文献第74-89页
附表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注塑机电动—机械式负后角型肘杆合模机构的优化
下一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状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