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 | 第13-18页 |
一、语言输出理论 | 第13-15页 |
二、心理语言学理论 | 第15-16页 |
三、本研究其他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关于中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界定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关于提高英语教学输出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3-2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 | 第2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手段 | 第24-27页 |
一、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专项测试研究 | 第24页 |
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第24页 |
三、调查问卷法研究 | 第24-25页 |
四、个人访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第27-37页 |
第一节 学生语言的有效性输出过程实践 | 第27-31页 |
一、高效的课堂输出模式实践 | 第28-29页 |
二、基于语言输入量的课堂输出实践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英语输出动机系统的形成实践 | 第31-34页 |
一、以创设情境为前提的启发式英语输出动机实践 | 第31-33页 |
二、以改变课堂教学设计为手段的激励式英语输出动机实践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学生形成可理解性语言输出培养的实践 | 第34-37页 |
一、设计内容符合日常交际要求的输出任务实践 | 第34-35页 |
二、听写与作文并行的书面输出能力的培养实践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37-45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内容的实践结果和讨论 | 第37-40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和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学生访谈结果和讨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研究的启示 | 第45-49页 |
第一节 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过程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关注学生英语输出动机系统的形成 | 第46-47页 |
第三节 重视学生形成可理解性语言输出的培养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一 关于中学生英语输出障碍以及心理原因的问卷调查 | 第55-57页 |
附录二 口语交际能力专项测试前测试卷 | 第57-59页 |
附录三 口语交际能力专项测试后测试卷 | 第59-61页 |
附录四 书面表达能力专项测试前测试卷 | 第61-63页 |
附录五 书面表达能力专项测试后测试卷 | 第63-65页 |
附录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六级) | 第65-67页 |
附录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七级) | 第67-69页 |
附录八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八级) | 第69-71页 |
附录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九级)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