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研究之一--沈虹光作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题材及其演变 | 第14-23页 |
1.1 小人物系列 | 第14-20页 |
1.1.1 文革后的新现实主义写作 | 第14-15页 |
1.1.2 深入生活,挖掘内心 | 第15-18页 |
1.1.3 精神升华 | 第18-20页 |
1.2 革命战争系列 | 第20-23页 |
1.2.1 社会背景 | 第20页 |
1.2.2 叙事方法和结构 | 第20-21页 |
1.2.3 英雄人物的塑造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代表作品分析 | 第23-32页 |
2.1 散文结构的戏剧化——《五二班日志》 | 第23-25页 |
2.2 用历史阐释命运——《寻找山泉》 | 第25-27页 |
2.3 用真情摆渡人生——《同船过渡》 | 第27-30页 |
2.3.1 写实的叙事方法 | 第27-28页 |
2.3.2 《同船过渡》的象征意义 | 第28-29页 |
2.3.3 《同船过渡》的现实意义 | 第29-30页 |
2.4 用宽容传递真情——《临时病房》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艺术成就的总体评价 | 第32-43页 |
3.1 剧作的主要特点 | 第32-39页 |
3.1.1 关注现实,反映现实 | 第32-35页 |
3.1.2 女性意识的挖掘 | 第35-38页 |
3.1.3 悲剧意识的升华 | 第38-39页 |
3.1.4 对命运的阐释 | 第39页 |
3.2 作品的局限性 | 第39-43页 |
3.2.1 思辨性不足 | 第39-40页 |
3.2.2 官方化宣教 | 第40-42页 |
3.2.3 历史题材滑坡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9-50页 |
承诺书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