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羟胺对Fe2+/过硫酸盐体系的强化效能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写词一览表第9-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基于PMS与PDS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第20-37页
        1.2.1 基于PMS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第21-28页
        1.2.2 基于PDS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第28-37页
    1.3 水中PMS与PDS的测定方法第37-43页
        1.3.1 PMS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7-39页
        1.3.2 PDS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9-43页
    1.4 羟胺的性质与应用第43-45页
        1.4.1 羟胺的性质第44页
        1.4.2 羟胺的应用第44-45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45-48页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5-46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6-47页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7-4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60页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48-52页
        2.1.1 目标物的选择第48-49页
        2.1.2 实验试剂第49-51页
        2.1.3 实验溶液的配制第51-52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2-53页
    2.3 实验操作步骤第53-55页
        2.3.1 Co~(2+)/PMS体系氧化降解MO第53页
        2.3.2 Fe~(2+)/PMS体系氧化降解DPD第53页
        2.3.3 Fe~(2+)/PDS体系氧化降解DPD第53页
        2.3.4 Fe~(2+)/PMS体系氧化降解BA第53-54页
        2.3.5 Fe~(2+)/PDS体系氧化降解BA第54页
        2.3.6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降解BA和NB第54页
        2.3.7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降解BA和NB第54页
        2.3.8 叔丁醇和甲醇抑制实验第54-55页
    2.4 实验分析方法第55-60页
        2.4.1 溶液pH值的测定第55页
        2.4.2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第55页
        2.4.3 MO与DPD~+·浓度的分析第55页
        2.4.4 BA与NB浓度的测定第55-56页
        2.4.5 PMS浓度的测定第56-57页
        2.4.6 PDS浓度的测定第57页
        2.4.7 Fe~(3+)浓度的测定第57页
        2.4.8 羟胺浓度的测定第57-58页
        2.4.9 TOC和总氮浓度的测定第58页
        2.4.10 凯氏氮浓度的测定第58页
        2.4.11 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浓度的测定第58页
        2.4.12 N_2O浓度的检测第58页
        2.4.13 ESR实验第58-60页
第3章 水中PMS与PDS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第60-84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Co~(2+)/PMS-MO分光光度法的建立第61-68页
        3.2.1 Co~(2+)/PMS-MO分光光度法测定PMS浓度的原理第61-62页
        3.2.2 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第62-65页
        3.2.3 方法的分析性能参数第65-66页
        3.2.4 水中常见共存物质的影响第66页
        3.2.5 羟胺浓度的影响第66-67页
        3.2.6 实际水体样品分析第67-68页
    3.3 Fe~(2+)/PMS-DPD分光光度法的建立第68-75页
        3.3.1 Fe~(2+)/PMS-DPD分光光度法测定PMS浓度的原理第68-69页
        3.3.2 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第69-73页
        3.3.3 方法的分析性能参数第73页
        3.3.4 水中常见共存物质的影响第73-74页
        3.3.5 羟胺浓度的影响第74-75页
        3.3.6 实际水体样品分析第75页
    3.4 Fe~(2+)/PDS-DPD分光光度法的建立第75-83页
        3.4.1 Fe~(2+)/PDS-DPD分光光度法测定PDS浓度的原理第76-77页
        3.4.2 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第77-80页
        3.4.3 方法的分析性能参数第80-81页
        3.4.4 水中常见共存物质的影响第81页
        3.4.5 羟胺浓度的影响第81-82页
        3.4.6 实际水体样品分析第82-83页
    3.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4章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效能研究第84-103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与原体系效能比较研究第85-92页
        4.2.1 不同Fe~(2+)投加浓度第86-87页
        4.2.2 不同PMS投加浓度第87-89页
        4.2.3 不同溶液初始p H第89-92页
    4.3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与原体系效能比较研究第92-100页
        4.3.1 不同Fe~(2+)投加浓度第94-95页
        4.3.2 不同PDS投加浓度第95-97页
        4.3.3 不同溶液初始p H第97-100页
    4.4 常见还原剂强化Fe~(2+)/PMS体系降解BA的效能第100-101页
    4.5 常见还原剂强化Fe~(2+)/PDS体系降解BA的效能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影响因素考察第103-118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羟胺投加浓度的影响第103-105页
        5.2.1 羟胺投加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04页
        5.2.2 羟胺投加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04-105页
    5.3 BA投加浓度的影响第105-107页
        5.3.1 BA投加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05-106页
        5.3.2 BA投加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06-107页
    5.4 常见阴离子浓度的影响第107-109页
        5.4.1 无机阴离子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07-108页
        5.4.2 无机阴离子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08-109页
    5.5 常见阳离子浓度的影响第109-111页
        5.5.1 无机阳离子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09-110页
        5.5.2 无机阳离子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10-111页
    5.6 常见有机化合物浓度的影响第111-113页
        5.6.1 有机化合物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11-112页
        5.6.2 有机化合物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12-113页
    5.7 腐殖酸浓度的影响第113-114页
        5.7.1 腐殖酸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13-114页
        5.7.2 腐殖酸浓度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14页
    5.8 不同水体水质背景的影响第114-116页
        5.8.1 实际水质背景对羟胺强化Fe~(2+)/PMS体系的影响第115页
        5.8.2 实际水质背景对羟胺强化Fe~(2+)/PDS体系的影响第115-116页
    5.9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6章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机理研究第118-139页
    6.1 引言第118-119页
    6.2 Fe~(3+)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119-121页
        6.2.1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中Fe~(3+)浓度的变化第119-120页
        6.2.2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中Fe~(3+)浓度的变化第120-121页
    6.3 氧化剂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第121-123页
        6.3.1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中PMS浓度的变化第121页
        6.3.2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中PDS浓度的变化第121-123页
    6.4 羟胺强化Fe~(3+)/PMS与Fe~(3+)/PDS体系降解BA的效率第123-124页
        6.4.1 羟胺强化Fe~(3+)/PMS体系降解BA的效率第123-124页
        6.4.2 羟胺强化Fe~(3+)/PDS体系降解BA的效率第124页
    6.5 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和甲醇对BA降解效能的影响第124-127页
        6.5.1 叔丁醇和甲醇抑制羟胺强化Fe~(2+)/PMS体系降解BA的效能第124-126页
        6.5.2 叔丁醇和甲醇抑制羟胺强化Fe~(2+)/PDS体系降解BA的效能第126-127页
    6.6 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对NB降解效能的影响第127-129页
        6.6.1 叔丁醇抑制羟胺强化Fe~(2+)/PMS体系降解NB的效能第127-128页
        6.6.2 叔丁醇抑制羟胺强化Fe~(2+)/PDS体系降解NB的效能第128-129页
    6.7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活性自由基的检测第129-131页
        6.7.1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活性自由基的检测第129-130页
        6.7.2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活性自由基的检测第130-131页
    6.8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中 ·OH的生成途径第131-132页
    6.9 羟胺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第132-136页
        6.9.1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中羟胺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第133-135页
        6.9.2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中羟胺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第135-136页
    6.10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降解BA的机理第136-137页
        6.10.1 羟胺强化Fe~(2+)/PMS体系降解BA的机理第136页
        6.10.2 羟胺强化Fe~(2+)/PDS体系降解BA的机理第136-137页
    6.11 羟胺强化Fe~(2+)/PMS与Fe~(2+)/PDS体系的应用探讨第137-138页
    6.12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结论第139-140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40页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2-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个人简历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空间下基于改进数据融合树的多服务协作优化
下一篇: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