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地区植被与环境关系分析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3页 |
1.3 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植被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2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3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4 植物功能群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晋南地区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 第17-3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1 野外调查 | 第17-18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2.2.3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8-39页 |
2.3.1 TWINSPAN分类结果 | 第18-29页 |
2.3.2 DCA排序 | 第29-39页 |
第三章 晋南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39-44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3.2.1 野外调查 | 第39页 |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3.1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的关系 | 第40-41页 |
3.3.2 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关系 | 第41-43页 |
3.3.3 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晋南地区植物群落功能群的划分 | 第44-51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4.2.1 野外调查 | 第44页 |
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3.1 种间关系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4.3.2 建群种和优势种聚类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4.3.3 PFGs划分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4页 |
5.1 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5.2 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 | 第52-53页 |
5.3 植物功能群的划分结果 | 第53页 |
5.4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0页 |
承诺书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