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4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1 以自身的艺术实践作为文学评论的基础 | 第14-22页 |
1.1 毛姆的小说创作 | 第14-15页 |
1.2 毛姆的创作谈 | 第15-22页 |
1.2.1 毛姆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 | 第16-19页 |
1.2.2 毛姆小说的现代主义意识 | 第19-22页 |
2 由写作经验到文本内部批评 | 第22-32页 |
2.1 作家的白日梦与小说的独特世界:毛姆对小说文本的本质性认识 | 第22-23页 |
2.2 关于小说中的“人物” | 第23-27页 |
2.2.1 现实人物的复杂性与作为小说话题的人物 | 第24-25页 |
2.2.2 作为民族典型的人物 | 第25-26页 |
2.2.3 典型与生活中的原型 | 第26-27页 |
2.3 关于小说的语言及文风 | 第27-29页 |
2.3.1 语言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 第27-28页 |
2.3.2 作品的语言与文风的一致性 | 第28-29页 |
2.4 关于小说的技巧与形式 | 第29-32页 |
2.4.1 第三人称视点 | 第29-30页 |
2.4.2 第一人称视点 | 第30-32页 |
3 由个人经历到作家传记批评 | 第32-39页 |
3.1 毛姆论作家的才能、才干与天赋 | 第32-34页 |
3.1.1 才能与才干 | 第32-33页 |
3.1.2 天赋 | 第33-34页 |
3.2 毛姆的一系列作家传记式批评 | 第34-39页 |
3.2.1 作家的个性与作品风格 | 第34-37页 |
3.2.2 作家的经历与自传性小说 | 第37-39页 |
4 由审美追求到读者反应批评 | 第39-45页 |
4.1 毛姆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与其对读者及批评家的关注 | 第39-42页 |
4.1.1 兴趣导向与小说的功能 | 第39-41页 |
4.1.2 批评家作为特殊的读者 | 第41-42页 |
4.2 关于作家与读者 | 第42-45页 |
5 毛姆小说评论的价值和意义 | 第45-48页 |
5.1 文学批评、理论的经验基础与其实践性 | 第45-46页 |
5.2 文学批评方式的多样化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2-53页 |